吉安市安福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政业平稳发展。2005年邮政业务总量1679万元,增长19.7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强劲增长。2005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0981.2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30万元,增长17%。其中:工商各税收入6603.3万元,增长57.3%,农业四税550.8万元,下降53.6%。全年财政支出32834万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农业支出3300.4万元,增长34.2%,林业、水利、教育、医疗分别增长38.7%、228%、27.2%、59.2%。 金融信贷运行保持平稳。全县金融机构存贷增长速度持续加快。2005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4.58亿元,比年初增长5.12亿元,同比多增1.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67亿元,比年初增加1.44亿元,同比多增0.4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24亿元,比年初增加1亿元,中长期贷款1.41亿元,增加0.45亿元。短期贷款中农业贷款2.54亿元,比年初增长0.59亿元。现金收入59.38亿元,增长16.0%;现金支出60.07亿元,增长15.0%。收支相抵,净投放0.69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平稳。全年保费收入4714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57万元,增长4.5%;人生险保费收入3946万元,增长4.0%。财产险赔款482万元,增长0.84%,人身险赔款274万元,增长2.2%。 八、教育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义务教育基础进一步巩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50.71%,比上年提高2.98个百分点,高中毕业升学率87.13%,提高0.6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22663人,比上年同期减少2811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6384人,减少1294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9103人,增加12人,全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成人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发展良好。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5年末,有文化站19个,广播站20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7%,电视地面卫星站73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并有艺术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台、电视台及转换台。报刊发行量339.3万份。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有卫生机构560个(含个体医疗点),其中:卫生院19个,有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所、卫生防疫站。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432人,病床床位722张。 体育事业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 十、环保质量继续提高 有效控制新污染源产生。新建设项目中环保投资2.38亿元,主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为100%,“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达100%。 重点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大。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3个,治理资金总投资60万元。全县工业污水排放量2365.6万吨/年,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84.3%。工业粉类排放量2565.2吨/年,比上年下降62.51%。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出生稳定在较低水平。据公安人口统计,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81642人,比上年末减少2473人,其中:城镇人口90077人,乡村人口291565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04‰,比上年下降0.5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3.72‰,下降1.1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23‰,增长1.49个千分点。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围绕建设小康安福的目标,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83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3.49%,职工年平均工资9027元,增加1102元,增长13.91%。根据有关资料推算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587元,比上年增加488元,增长11.91%,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174元,增长13.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6亿元,增加3.48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失业率进一步得到控制。离退休和下岗职工的养老金和基本生活费按时定额发放;实施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建立了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基本实现老有养、病有医、人有岗。 注:1、公报数年快报数 2、公报数与年鉴数不一致时,以年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