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干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工作得到加强,乡镇卫生院改造和农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成效明显,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2个,农村卫生院14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卫生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90人,其中医生367人,护师、护士241人。农村共有村卫生室294个,乡村医生294人。卫生机构病床649张,每千人口拥有2.06张。全年乡镇卫生院改造投资77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2008年,全县出生人口4594人,出生率为14.6‰;死亡人口800人,死亡率为2.5‰;全年净增人口379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179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9292人,农业人口248696人。全县已婚育龄妇女64729人,采取节育措施60826人,节育率93.97%,计划生育率90.3%,人口出生率和计划生育率经上级验收均已达标,继续保持了全省计划生育红旗县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5815元,人均增加2725元,增长20.8%。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108.74元,人均增加599.7元,增长13.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1%,比上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年末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55平方米。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富有成效,城中村改造基本达到目标要求,绿化、亮化、美化、硬化继续加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设投入加大,全年城建投入1560万元,用水、燃气普及率分别为92.11%和72.37%,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0.79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为35.52%,生活垃圾处理率100.0%;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百村改造”成效明显,共完成村庄规划379个,村庄规划编制率达82%;66个省级试点村、2个综合示范点和34个重点整治村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249万元,新修农村公路138公里,硬化进村主干道130公里、巷道111公里,改水、改厕、沼气池建设力度加大,大部分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整治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的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成效显著。年末“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41570人次,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0108人、43016人、33126人、22160人、1316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扎实推进,参合农民23.03万人,参合率达97.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4752人。城市低保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面进一步扩大。全年社会救助人数为19061人,共发放救助资金1957.7万元。其中,城镇共有6030人享受了城市低保,农村共有13031人享受定期救济。全县医疗救助总人次数达28140人次,其中农村医疗救助19218人次,城市医疗救助8922人次数。乡镇敬老院设施齐全,“五保”供养条件大为改善。年末全县福利院、敬老院15个,供养人数183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