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庐山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7年,我区的金融形势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年末农村信用社各项存、贷款余额比年初都有较大增幅。各项存款余额为135597万元,比2006年末增长1421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96626万元,比2006年末增长13106万元。 八、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55亿元,同比增长57.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6亿元,同比增长50.9%。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工业投资发挥了引领作用。2007年,工业投资18.4亿元,同比增长85.3%。工业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1.7%,比去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中,五大支柱产业投资8.11亿元,同比增长87.9%,占工业投资44.1%。二是民间投资快速增长。2007年,全区民间投资31.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2%,同比增长52.4%,民间投资总量不断扩大,比重持续上升,增强了投资自主增长的能力,为我区经济增长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三是新开工项目结构优化。2007年,全区新开工项目48个,比去年同期增17个;新开工项目共完成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45.7%。从产业结构看,一产0.2亿元,同比增长33.4%;二产12.55亿元,同比增长49.9%;三产3.55亿元,同比增长25.8%;在二产中,工业投资8.67亿元,同比增长86.4%。四是实际征用、购置土地面积大幅下降。今年以来,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依据国家产业和土地政策,调整投资结构,压缩与扩张并举,规划用地面积和实际征用、购置土地面积得到有效控制。2007年,实际征用和购置土地面积5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 九、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 2007年,全区树立“三分招商,七分安商”的理念,在外省成立了4个招商小分队和5个产业招商小分队,积极组团参加了九江(宁波)招商项目推介恳谈会、江西省党政代表团赴浙访问、2007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九江市政府代表团赴日本考察项目等。全面实施招商引资攻坚战,全力推进大开放战略,致力发展开放型经济。2007年,全区招商引资各类项目61个,同比增长27%;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3.4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29个,实际进资11.1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个,实际进资5.76亿元;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进资1.08亿元。引进外资项目9个,实际到位境外资金4003美元,同比增长47.7%;现汇额达到1377万美元。新开工亿元或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个。 对外贸易出口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最重要途径之一。今年以来,我区加强外贸出口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跟踪服务外贸出口企业。2007年,全区出口对外贸易额为3475万美元,同比增长36%,完成市政府目标任务的116%。全区出口对外贸易企业户数达到19家,其中财兴五金出口贸易达到2538万美元。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7年末,全区人口总数22908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8352人,年出生人口为2776人,出生率12.1‰,死亡人口516人,死亡率2.3‰。2007年,全区城镇以上单位(不含城镇私营和乡镇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205元,同比增长14.4%。其中,事业单位人均工资16318元,同比增长14.9%;行政机关单位人均工资16024元,同比增长14.1%。增长主要原因是省政府从2006年6月份开始实行新的工资制度。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407元,比上年净增678元,同比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65元,同比增长18.5%。 2007年庐山区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年 末 数比 重 % 总人口229086――― 其中:城镇11835251.7 乡村11073448.3 其中:男性11975352.3 女性10933347.7 其中:0-18岁4241018.5 18-35岁7614333.2 35-60岁7854234.3 60岁及以上3199114 十一、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74个试点村“三清六改四普及”工作基本完成,改水2214户,改厕1480户,改路57.8公里,“五新一好”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民生工程落实到位,配套资金1242.9万元,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57项民生工程指标任务。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训基地一期工程顺利完工。落实贴息贷款1200万元,加快了再就业基地建设。发放个人小额贷款452万元,帮助443人实现了创业愿望。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顺利推进,新增参保人员2342人,在职村(居)干部正职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得到加强。改扩建了4所乡镇敬老院。帮助1125户中低收入家庭成功申购经济适用住房,32户特困家庭住进廉租房,103户特困家庭享受住房租赁补贴。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美庐乳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8家企业和40个农产品完成商标注册,17家企业通过QS食品安全认证。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危房改造任务,以区为主的教育体制运行良好,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完成城区网络光网改造工程及4家驻区厂矿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着力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配合研制全国首套血防软件,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积极探索市容管理机制,切实改善市容环卫设施,投资85万元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顺利通过验收。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切实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涉农价格公示和红盾维权活动,坚决打击哄抬物价和非法传销,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完善公共应急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邻里守望”活动全面铺开。成立了市民服务中心,切实做好群众信访工作。成立民防局,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6.09‰。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森林消防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平原绿化获得省级奖励。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荣获国家先进。人防、法制、金融、保险、烟草、地震、档案、区志、残联、机关事务、行政服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涉台事务、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