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柘荣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8 宁德市柘荣县统计局

柘荣县统计局

(2004年3月2日)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增幅位居全市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3.59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7.9%。全年人均GDP9093元,比上年增长8.8%。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27.3、37和35.7调整为25.5、39.5和35。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在平稳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9.4%。在八大类商品与服务中,食品价格上升1.6%,烟酒及用品价格上升4.0%,衣着价格下降1.3%,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2.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升0.7%,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升14.6%,居住价格上升3.6%。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全县在岗职工平均人数5534人,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人数4106人;城镇私营个体283人。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体制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不足,工业企业的规模扩张不快,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缺少大中型生产性项目;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还没有取得突破,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仍比较缓慢;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仍有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社会经济秩序仍需进一步整治。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稻谷播种面积4.9万亩,比上年下降1.85%;非粮作物种植面积12.12万亩,增加0.98万亩,增长8.79%。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比上年减产外,药材、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药材生产持续较快发展,产量比上年增长9.5%,蔬菜产量增长0.43%。林业生产较为稳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980亩,迹地更新面积2235亩,封山育林面积8 万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5万亩,成林抚育面积1.31 万亩。油桐籽、油茶籽、竹笋干等林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畜牧业生产明显加快。全年肉蛋奶总产量5253吨,比上年增长4.7%。其中,肉类产量4625吨,增长3.9%,禽蛋产量593吨,增长4.77%。全年水产品产量598吨,比上年增长-11.8%。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23万千瓦。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9.48亿元,增长20.8%,增幅位居全市第四位。其中,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企业总产值4.2亿元,增长43.0%。全年实现销售产值4.14亿元,销售率达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6039.7万元,比上年增长403%,是历年来出口量最高的一年。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2003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585万元,增长159%,增幅位居全市第二位,拉动投资增长12.6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2050万元,增长41%, 拉动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完成2313元,增长197%,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货运周转量6726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0.8%。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资源开发取得新进展,推进社会引资开发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振兴柘荣的旅游产业,提高柘荣的知名度和良好形象。全年接待过夜旅游人数7873人次,比上年增长4.17%。

六、国内贸易

消费增长加快。2003年,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亿元,增长9.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20545万元,增长11.5%;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008万元,增长3.4%。商业规模效应日益显现。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业企业实现零售额4809万元,增长15.0%,增幅比限额以下企业高4.2个百分点。餐饮业全面复苏。自7月份起,随着“非典”疫情解除,餐饮业迅速恢复,月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全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268万元,增长13.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3年,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966元,比上年增长13.2%,高于GDP增幅2.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373元,增长9.1%。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全县财政支出8785万元,增长7.55%。以工资性为主的支出和支农、卫生等重点项目支出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而部分生产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增幅较低,财政支出基本满足保工资、保稳定、保重点的需要。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742万元,增长17.39%,各项贷款余额50508万元,增长30.57%。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承保额32783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全年保费收入1057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已决赔款317万元,增长4.6%。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43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21人。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10所普通中学学校在校学生7315人,其中,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634人;小学教学点数100个,在校学生10869人;幼儿园25所,在园幼儿2955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29%。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300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县级图书馆1个。艺术创作结硕果,共有100余件文艺作品在全国、省、市的各类竞赛中获奖。全县乡镇广播电视站9个,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20户,扩大了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全年有多条新闻被中央、省、市电视台录用播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结构12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7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结构1个,精神病人疗养院1个。年末病床位198张,其中卫生机构病床位170张。全县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71人,其中医生130人,护师、护士81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我县立足县情,务实创新,把竞技体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省、市级6次体育比赛中,共夺取奖牌10余枚,其中金牌2枚。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