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福鼎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基建和更新改造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441万元,比上年增长77.7%;第二产业投资31083万元,增长56.3%;第三产业投资39841万元,增长108.0%。民间投资非常活跃,全市非国有单位投资98562万元,增长101.8%。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全市22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030万元,占全市投资42.3%,比上年增长55.7%。其中体育中心、乡村公路硬化、中密度板生产线、珠光颜料和品品香茶叶加工5个重点项目已竣工或投产使用。新时代商厦、青少年宫、外贸片区及影院片区改造、自来水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国际大酒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市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效。 全市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新增啤酒生产能力每年6万吨;新增桥梁1座,32.76米;新增其他院校学生席位600个,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新增医院病床535张。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47680万元,比上年增长21.7%。 交通设施不断改善,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3%,货物周转量66344万吨公里,增长30.0%;客运量1080万人,增长8.8%,客运周转量65294万人公里,增长18.5%。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0万吨,增长8.1%。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2015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9536门;本地电话用户159341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95869户,乡村电话用户63472户。移动电话用户6.3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8部;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1部。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5038户,其中宽带用户5327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福宁高速公路的通车,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太姥山文化旅游节、太姥山旅游发展论坛等大型活动,举办了“走进太姥山”大型旅游电视大奖赛,邀请了香港凤凰卫视、台湾电视媒体、国务院五洲传播中心及省内外16家电视媒体,摄制、播放太姥山风光,进一步扩大了太姥山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0%;旅游总收入2.2亿元,增长54.9%。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市的消费品零售额104771万元,增长12.6%;市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56229万元,增长10.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1432万元,增长13.1%,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业增幅高达19.4%;餐饮业零售额32145万元,增长10.6%;其他行业零售额7424万元,下降3.0%。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171万元,增长18.8%;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7829万元,增长11.1%。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2003年,我市紧紧抓住福宁高速公路通车的契机,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营造宽松投资环境,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使全市外经贸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年全市新批7家外资企业,2家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投资总额5389万美元,合同外资2095万美元,按同口径分别增长127.0%和101.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16万美元,增长56.3%。 七、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收入2907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7872万元,增长27.6%。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28719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1471万元,增长7.9%,其中税收收入11438万元,增长7.9%;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7248万元,增长17.3%,其中税收收入13718万元,增长18.1%。 金融存贷款较快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592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4.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7378万元,增长59.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9970万元,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20198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7.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7841万元,增长9.6%;中长期贷款余额107516万元,增长43.3%。个人消费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年末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62915万元,增长44.2%。现金投放基本正常,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962611万元,增长15.5%;银行现金支出1955212万元,增长13.8%。全年现金净回笼7399万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8320万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31万元,增长12.7%;人身险保费收入5889万元,增长40.9%。全年财产赔付支出1907万元,比上年增长16.4%;人身险赔付支出420万元,增长17.0%。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攻关和基础研究取得成果。全年全市共上报科技项目34项,“中国毛虾、丁香鱼半脱水加工工艺及气调保鲜技术开发”、“青少年科普仪器---透视成像演示天文望远镜系列产品”、“Z—IA型冲制式电动轮毂”3个项目被科技厅列为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UCF袖珍式双筒望远镜、防水式8×32WP双筒望远镜、V4FCD摄像机顶篷半球型防护罩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通过省科技厅验收。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对“福鼎芋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进行研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的“福鼎芋”、“福鼎四季柚”两件证明商标经核审和专家实地考察论证,获得成功。 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积极实施高标准“普九”目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市共有普通中学34所,在校学生35911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9811人,初中在校学生26100人。在普通中学中,民办学校4所,在校学生1523人。职业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3895人。设有小学学校(含教学点)431所,在校学生59698人。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9522人,入园率达76.74%。全市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99.91%,小学生升学率95.55%。全市参加高考人数2651人,上线率达75.47%。逐步建立终生教育体系,全年共组织769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约5300人次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266人参加电大函授、网络大学等各类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市有7-15周岁三类残儿1314人,已入学1234人,入学率94.93%。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全市普通中学校舍建筑面积达236058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12635平方米;小学校舍建筑面积264481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55889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