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蕉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9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1.5%。房屋施工面积8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9%。房屋竣工面积27.8万平方米,比增12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448万元,比增2.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2614万元,增长4.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834万元,下降21.8%(见表3)。 表3: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48448 2.6 城镇 142614 4.3 国有及国有控股 22003 -6.3 农村 5834 -21.8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0%,比上年上升10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4.4%,回落10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7.3%,提高1.3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54038万元,比上年下降6.0%;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8796万元,增长4.8%。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08061万元,增长60.0%;商品房销售面积43.72万平方米,增长23.2%。其中,现房销售面积占21.1%。期房销售面积占78.9%。 全区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8个,完成投资8.47亿元。其中银通发电及配件、中天漆包线生产、富春路西段、三涧溪电站、东方国际大饭店、众益彩色工艺等7个项目竣工或基本完成;金溪一级电站、管井洋水产品冷冻加工、利农反季节蔬菜基地、南阳生猪养殖基地等8个项目达到年度投资目标任务;洪口水电站、宁屏公路蕉城段、温福铁路蕉城段等项目取得新进展,实现阶段性目标。城澳万吨码头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城澳疏港公路基本建设完成,鸡公山、橄榄屿和象溪码头正在建设,礁头至三都岛客货滚装码头完成前期工作。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城市商贸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东宁超市、国美电器等大型商业企业入驻我区,农村生活消费品、农资农家店网络建设不断拓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834万元,比上年增长12.8%。 六、对外贸易 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全年企业出口总值51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9%。 外商直接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4项,合同外资金额3841万美元,增长200.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报表口径)1357万美元,增长11.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2686万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3760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8.0%;旅客周转量6330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5%(见表4),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913公里(含村到600公里),等级路580公里,高速公路35.378公里。全年硬化农村道路100公里。 表4:2006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指 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37608 28.0 其中:公路 万吨公里 25670 37.1 水运 万吨公里 11938 12.1 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63301 12.5 其中:公路 万人公里 62616 12.6 水运 万人公里 685 2.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6965万元,比增9.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2.7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926户,其中普通电话用户6.8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79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46.28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2437户,互联网窄带接入用户达23932户。 全年区内各旅游景点共接待旅客29万人次,增长11.5%;旅游总收入达5916万元,增长13.8%。其中接待境外旅客1405人次,比上年增217.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47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2%。财政总支出31447万元,比增14.7%。财政连续15年赤字后首次实现收支平衡。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5638.8万元,增收3306.7万元,增长26.8%,其中税收收入12607.7万元,增长25.2%;国税税收收入573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962.6万元,增长52.0%。 年末区级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2.00亿元,比年初增加15.41亿元,增长27.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97亿元,比年初增加3.53亿元,增长16.5%。各项贷款余额80.51亿元,比年初增加12.77亿元,增长18.9%。现金投放量增加,全年现金净投放8.01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区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8522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654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人寿险保费收入5868万元,比增27.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小学招生0.39万人,在校生2.98万人,毕业生0.81万人。初中招生0.77万人,在校生2.02万人,毕业生0.59万人。全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99.99%。全区普通高中8所,招生0.31万人,在校生0.91万人,毕业生0.2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0.49万人,在校生1.36万人,毕业生0.38万人。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全区幼儿园84所,在园幼儿1.10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特殊教育在校生442人,比上年增长439.0%。 年末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62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13人。区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个,从事研究与发展活动人员9人。 全年为51家企业58种产品标准注册登记,标准备案10宗,对165家企业进行普查登记,质量档案完成率95%;有17家企业办理了QS市场准入证书;2家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为8家企业办理商品条码。实施名牌战略基础取得成效。帮助31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夯实名牌战略基础;2家企业申报福建省名牌产品,宏宇冶金备件有限公司生产的闽宏牌炼铁高炉风渣口中小套相关冷却备件获福建省名牌产品,实现了我区工业名牌产品零的突破。计量检定工作:加油机受检率100%,合格率99.5%;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受检率85%,合格率90%;医院计量器具受检率98%,合格率97%;企业计量器具受检率95%,合格率95%;眼镜店计量器具受检率95%,合格率10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检45批次,合格率89%;监督抽查各类产品113批次,合格率90.5%。全年查获各类伪劣产(商)品价值91.2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我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8个,档案、图书、博物馆各1个。年末全区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卫星地面站190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5%,电视人口覆盖率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