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建瓯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8 南平市建瓯市统计局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紧紧围绕南平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目标,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速度、提质量、增实效”的工作要求,拼搏进取,务实苦干,扎实有效地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克服了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是我市“十五”期间经济最为活跃、发展最为协调、绩效最为显著的一年,并为“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划了上园满的句号。

一、综    合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5亿元,比增5.5%;第二产业增加值12.03亿元,比增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9.63亿元,比增8.5%。三次产业结构为32.8:。25.5:41.7,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4和1.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继续成为牵引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5年,第二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7.9%,居三次产业贡献率的首位,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5.5%,居三次产业贡献率的第二位,拉动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为16.6%,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60314万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125125万元,比增4.8%;林业产值68035万元,比增12.2%;牧业产值39869万元,比增3.1%;渔业产值22095万元,比增9.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190万元,比增1.9%。

种植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23306亩,比上年增加10895亩,增长1.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90810亩,比上年减少2586亩,下降0.4%,粮食总产量21.80万吨,比上年减少0.31万吨,下降1.4%;蔬菜、烟叶、牧草、药材等非粮作物种植面积432496亩,增加13481亩,增长3.2%,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58.6:41.4调整为57.7:42.3。在非粮作物中,青饲料种植面积17619亩,下降15.0%;药材种植面积430亩,增长2.4%;烟叶产量1106吨,下降18.1%;蔬菜产量390368吨,比增1.7%;食用菌产量5511吨,下降0.5%;茶叶产量7129吨,增长4.1%;水果产量190315吨,增长1.0%。

林业生产积极发展。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积53530亩,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85668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33200亩。林业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继续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80.4%,绿化程度96.0%。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21383吨,增长4.6%。全市共有牧场14家、牧草种植面积2.42万亩,比增0.8%;奶牛存栏数10602头,下降15.0%,牛奶产量32223吨,下降10.5%;生猪存栏数163095头,增长9.7%;兔、羊存栏数分别为69873头、25983头,分别增长14.6%和9.2%;家禽存栏数1811352只,增长1.4%。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积极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全年水产养殖28553亩,与上年持平;水产品总产量13646吨,增长4.5%,其中:特种养殖2733亩。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完成III类库除险加固4座,水毁修复165处,治理水土流失12.0平方公里。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8022千瓦,比上年增长2.5%。拖拉机4853台,其中:小型拖拉机3105台,增长4.8%;农用载重汽车160台,下降5.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5283吨,增长6.9%,农用排灌机械动力33816千瓦,增长15.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双突”取得明显绩效,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工业总产值280462万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08744万元,增长28.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产值16497万元,增长18.7%;集体企业产值1720万元,增长1.2%;非公企业产值190517万元,增长29.5%。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好转,效益明显提升。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9068万元,增长42.0%;产销率达95.8%,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税金总额6893万元,同比增长3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2.0%,提高16.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20家,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029万元。

非公经济继续壮大。在全市1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企业123家,占93.2%,完成产值190517万元,占91.3%。非公经济主体地位稳固。

2005年市本级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产值61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8%;项目施工面积60320平方米,竣工产值390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6764元,同比增长9.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288万元,比上年增长42.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9635万元,增长38.3%;房地产开发投资23459万元,增长36.1%;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4044万元,下降32.7%;农村投资58150万元,增长68.4%。

重点工程项目取得有效进展。全市18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66亿元,占年计划任务的100.2%。列入省和南平市考核的重点项目6个,完成投资2.78亿元。北津水电站1号机组投产发电,东游欧明竹木综合加工项目四条生产线建成并投产,福人木业和吉斯达克二期、肉联加工和笋竹基地等省级预备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全年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91个,同比增长9.6%。当年新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办项目个数29个,同比增长70.6%。当年投资50万元以上新办项目投资额8.98亿元,比增24.8%。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到2005年底,全市境内公路里程1829.733公里。其中:干线公路245.213公里,县、乡公路1199.964公里,林区公路384.556公里。全市通公路的行政村206个,占行政村总数94.9%,尚有11个行政村未通公路。

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年末机动车拥有量74283辆,其中:载货汽车4789辆,载客汽车1612辆。全社会货物运输量703万吨,货运周转量4776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5%。全年旅客运输690万人,客运周转量2760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3%。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849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城乡电话交换机总量达103552门,城乡固定电话84117户,增长0.2%,小灵通用户16333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8万户,联通用户2.3万户,IC卡电话157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