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和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末,全县现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2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94万户;卫星地球站17座;广播电台1座,乡镇广播电视站21个;广播电台、电视台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100%;文化艺术表演和民间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县庐剧团当年新排上演剧目25个,创作首演剧目18个,全年演出126场,观众11.5万人次。全年举办了多次文艺晚会和专场文艺演出,并举办了16场广场文艺演出。围绕“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了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0个(含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地方病防治机构及非卫生系统开办的诊所,不含私人开办的诊所室),其中:县级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37个;病床位数833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37人,其中:医师285人,医士130人,护师、护士278人。 体育事业成绩优异。体育事业部门在注重为国家培养、选拔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积极与有关单位举办多项(次)竞技体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县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2002年,我县在全国摩托艇大赛中获得金牌1枚,在省“十运会”上成绩尤其突出,共获得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3枚。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2002年,全县出生人口6303人,人口出生率为9.68‰,比上年降低0.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145人,死亡率为4.83‰,比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85‰,比上年降低0.2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总人口651292人,比上年增加6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840人,比上年增长0.95%,县辖镇人口465879人,比上年增长13.0%。(注:若不含新设立的两个镇人口数52615人,则同口径比较增长0.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2年,全县职工平均工资7771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138元,增长23.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84元,比上年增长8.0%;考虑价格因素,则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36.3%、9.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42.6元,比上年增长15.3%;恩格尔系数为52.8%。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2002年,全县建成居民住宅面积58.4万平方米,其中城镇新建住宅24.4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34.0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已有14038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1520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19520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机构直接为2881人发放了失业保险金。全年共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662万元,其中城镇346万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人数13733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456人。 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02年,我县劳动力市场全年新安排就业486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县已进入下岗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40人,比年初减少120人,当年新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133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院28个,床位数1195张,收养633人;城镇建立起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8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个;全县已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为10%。 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2002年,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8.6%;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1%,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达标率分别为1.6%、94.9%、99.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8.8%。 2002年,全县发生火灾事故42起,比上年减少8起,直接经济损失34.8万元,比上年降低20.0%;发生交通事故330起,比上年减少46起,直接经济损失66.2万元,比上年降低20.2%。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