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休宁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7 黄山市休宁县统计局

休宁县统计局

2007年4月5日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县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兴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开拓创新,扎实奋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县域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完成23.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7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8.07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9.43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7.8:33.2.2:40.0调整为今年的26.1:34.1:39.8,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为73.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按年平均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690元,比上年增加1185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优,农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依然薄弱,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投入相对不足,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农业

全县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10.18亿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种植业产值4.76亿元,增长6.5%;林业产值1.3亿元增长9.8%;畜牧业产值3.62亿元,增长3.9%;渔业产值0.19亿元,增长5.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6.5万亩,比上年下降5.5%,其中,水稻面积19.63万亩,下降4.2%。油料播种面积8.83万亩,下降1.2%。棉花播种面积0.19万亩,增长186.7%。蔬菜播种面积7.57万亩,增长6.0%。

全年粮食总产量97857吨(见表1),比上年下降0.2%;油料总产量7073吨,下降4.7%;棉花产量138吨,增长89%蔬菜总产量61867吨,增长8.0%;水果产量1425吨,增长9.8%。

林业、养殖业稳步发展。当年完成造林面积599公顷,其中退耕造林面积330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24013吨,比上年增长1.8%;禽蛋产量2398吨,增长7.2%。水产品产量2731吨,增长5.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农用拖拉机2725台,农用运输车724辆,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685台,有效灌溉面积11020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0.81万吨,增长6.4%;农村用电量189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5.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47亿元,增长32.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16.5%;轻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55.8%。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0.14亿元,增长14.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18亿元,增长36.8%;私营企业增加值0.17亿元,增长5.0%;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0.12亿元,增长32.7%。

全县16个工业行业有13个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木竹制品业、造纸业、非金属矿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增幅均达40.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2910万元,增长39.1%。完成出口交货值6453万元,增长50.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活性白土增长34.1%,精制茶增长27.3%,水泥增长67.1%,汽车组合开关增长60.3%,发电量增长24.1%。(见表2)

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实现利税0.61亿元,增长20.5%,其中利润0.32亿元,增长39.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产值8752万元,比上年下降3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比上年增长51.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92亿元,增长46.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增长108.8%。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9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投资3.25亿元,下降11.7%。第三产业投资11.84亿元,增长105.2%。从行业看,工业投资3.15亿元,增长30.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3.9%,电力业投资增长22.2%。三产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分别增长55.0%、65.2%和3.13倍。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92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商品房销售面积10.46万平方米,增长33.9%;商品房销售额1.58亿元,增长65.2%。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分县乡看,县的零售额4.98亿元,增长16.1%,县以下零售额2.36亿元,增长12.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4亿元,增长14.4%;餐饮业零售额0.83亿元,增长16.4%。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1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出口1099.1万美元,进口55.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和7.7倍。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当年合同外资金额22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8.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129万美元,增长81.4%。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3%;其中入境游客1.5万人次,增长42.9%。全年旅游总收入3.4亿元,增长34.8%;其中旅游创汇收入240万美元,增长33.3%。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全年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94万人次,增长6.9%;完成货运量123万吨,增长12.8%。旅客运输周转量17430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6780万吨公里。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2232辆,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795辆,增长44.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467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14万元,增长17.9%;电信业务总量8153万元,增长22.1%。本地电话年末用户67463户,比上年增长3.9%。其中,住宅电话年末用户52811户,其中:农村用户42090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39771户,比上年增长31.2%。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39.4部,比上年增加4.4部。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3737户,增长71.7%。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4492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5198万元,增长20.0%;其中地方收入11107万元,增长20.7%。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6.2%、57.0%、58.8%。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34336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文广体育支出增长94.5%,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增长79.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