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歙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三县”目标,认真贯彻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继续抢抓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增加收入,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全县经济继续保持适度发展的势头,城乡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发展。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9.9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10.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97元,增长7%。 市场物价稳中略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1.4%。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1.2%,文娱用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4.2%,通讯类商品下降10.3%,服装类、衣着材料类、家具类、家庭设备类、室内装饰品类、个人生活用品类、交通工具类价格分别下降9.2%、3.9%、17.1%、5.7%、14.5%、4.8%、1.5%,中成药价格下降8.5%,西药价格下降8.8%,而医疗费上涨12.7%。水、电、燃料的价格上升5.5%,房租价格上涨8.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5%。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改革以改制与帮扶相结合,重组与发展相结合,既促进企业发展,又保持社会稳定。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坚持“稳定、规范、完善、配套”的总要求,再减人均税负,规范征管,同时进一步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和村级基层组织的投入机制。县级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进一步完善。小城镇改革取得新进展,深渡镇进入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后,小城镇功能加强。住房、户籍制度改革规范深化,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能力增强。 开发开放进程加快,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02年我县进一步加快了开发开放进程,出台了鼓励县外客商投资,扩大对外下放的优惠政策并抓落实,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转,减少审批环节,提供优质服务,一批外商来我县投资兴业,开发开放取得明显成效。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工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中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19:39:42调整为18:38:44。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企业总体规模小、效益不佳,技改投入不足,再就业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调整趋向市场化。油料、甘蔗、蔬菜、瓜类、草莓播种面积有不同程度增加,粮食、棉花、麻类、烟叶、药材播种面积减少;蔬菜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蔬菜播种面积3275公顷,增长4.2%,瓜类播种面积496公顷,增长14.2%。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少减多。粮食总产量7.54万吨,减少2.1%;油料7014吨,减少23.9%;棉花产量50吨,减少7.4%;茶叶产量5549吨,减少6.6%;蚕茧产量2644吨,减少2.5%;水果产量5417吨,减少36.4%;烟叶产量112吨,减少32.1%;蜂蜜产量1257吨,减少8.6%;肉类总产量19835吨,增产3.3%;水产品产量1231吨,增产2.1%。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5.69万千瓦时,增长0.6%,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量)14363吨,农药使用量1000吨,增长6.3%,农村用电量2420万千瓦时,增长12.9%,有效灌溉面积8980公顷。 农业产值略有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现价)74017万元,增长0.7%,其中:农业产值38558万元,下降1.9%;林业产值6523万元,增长5%;牧业产值27664万元,增长3.6%;渔业产值1272万元,增长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平缓。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8108万元,增长4.1%,其中:规模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34404万元,下降1.1%;规模以下实现工业增加值53704万元,增长7.8%。 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结构调整显著。制茶业实现产值2319万元,下降12.6%;编织业实现产值3474万元,下降19.5%;服装制造业实现产值2647万元,下降52.4%;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297万元,下降1.1%。生产扩大的行业有:印刷业实现产值2512万元,增长29.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37072万元,增长22.1%;力车胎制造业实现产值1550万元,增长19.1%;金属制品业实现产值2296万元,增长225%;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实现产值25767万元,增长4.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5.97%,比去年下降22.2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达54.5%,亏损企业亏损额已达1340万元。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671万元,增长12.1%。全县四级以上建筑企业9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036万元,增长6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35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4.1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38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0.7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02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845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9442万元,增长30.9%;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8068万元,增长32.5%;房地产投资完成额5229万元,增长52.4%;其他投资完成2000万元,增长19.8%;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14629万元,增长11.8%,城镇私人建房1200万元,增长36.4%,农村个体投资12277万元,下降9.3%。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电信局程控电话完成投资1765万元,供电局农电网改造完成投资4000万元,金马集团汽车电子仪表完成投资1240万元,县乡公路管理所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075万元,鲍家花园完成投资2500万元,富士利服饰集团完成投资1800万元。 五、国内贸易、外经、旅游。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2年,全县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较好,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171万元,增长8.1%。其中:贸易业57993万元,增长5.9%;餐饮业增长快,全年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0655万元,增长19.8%;制造业完成1054万元,增长2.3%;其他行业完成11469万元,增长10.2%。 外贸进出口总额略减,出口总额增长加快。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580万美元,下降1.9%,其中:外贸出口423万美元,增长11.9%,合同外资金额612万元美元,增长157.1%。 旅游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0326万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2.2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09万美元,接待入境国际旅游者3.8万人次。全县旅游总收入16000万元,增长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