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田家庵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3-07 淮南市田家庵区统计局

商品混凝土      47.81万立方米          65.33

日用玻璃                   14.07万吨                  22.30

蓄电池                       17.81万千伏安时      30.48

2007年,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41家,年末从业人员12009  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8672.3万元;竣工产值78218.7万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31.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80.9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51078万元,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28706.7万元,工程结算利润9962.4万元,利润总额356.6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 全年施工项目44个,当年新开工项目34个,当年投产项目24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019万元,比上年下降23.5%。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44038万元,比上年下降28.89%;农村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2981万元, 比上年增长2.86%。在总投资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213万元,第三产业投资40910万元。

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23亿元(不包括淮南矿业集团在田家庵区房地产投资) ,比上年增长121.9%。其中:住宅投资14.24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39亿元。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82.0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61.5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4.6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3.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9.6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7.51万平方米。

2007年,加快城市建设,阳光国际城等28个在建项目快速推进,北京名都、嘉鹏领城、金色河畔、云景华城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上郑等“城中村”改造正在规划实施之中。全年新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竣工45万平方米。

五、招商引资和国内贸易

2007年,全区累计引进招商项目34个,引进市外资金13.79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居全市县区第一位;引进外资205万美元,比上年减少4.7%。

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 %。全年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完成增加值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住宿餐饮业完成增加值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六、财政收支

2007年,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48290万元,比上年增长44.5%。其中:增值税(地方25%部分)完成20051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地方工商税完成28020万元,比上年增长69.3%。全年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8976万元,比上年增长56.9%。全年财政支出2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5%。其中:教育支出9579万元,比上年增长64.0%;科技三项费用306万元,比上年增长69%。

七、科技、教育

2007年,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新增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家具有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并拥有高新技术产品的省“双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在首届皖北地区产学研对接会上成功签约8个合作项目,发强公司新型玻璃模具被列为2007年度省重点科技项目。“数字社区”成为全省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全区现有“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1家,具有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并拥有高新技术产品的“双高”企业5家。

2007年,我区申请专利125件,比上年增长60.26%,其中:发明专利24件、实用新型68件、外观设计33件。2007年实际授权专利63件,比上年增长53.66%。其中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51件,外观设计7件。

2007年,全地区共有各类学校107所,其中:小学63所,在校学生38852人,毕业生6224人,专职教师1982人;中学26所,在校学生42027人,毕业生13499人,专职教师2245人;中等职业学校13所,在校学生16753人,毕业生4046人,专职教师394人,普通高等学校5所,在校学生52111人,当年招生1642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升学率均达到100%。

八、文化、卫生

精心筹办中国?淮南首届国际少儿艺术节,来自21个国家(地区)、24个省(市、区)千余名少年儿童,参加了少儿舞蹈、声乐、器乐比赛;节会上,我区少儿艺术大展风采,少儿舞蹈比赛荣获10个金奖、7个银奖,器乐比赛荣获3个金奖,书画比赛荣获7个一等奖。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社区文化节、第三届曹庵桃花?草莓节、第十七届老年艺术节和第十九届少儿艺术节,有8个少儿舞蹈节目获得国家级金奖,其中1个节目荣获中国社会文化最高政府奖,曹庵镇被授予“全省优秀旅游乡镇”称号。

2007年末,辖区内共有卫生机构48家,病床数3997张,卫生技术人员4259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937人。全区儿童计划免疫率达98%以上,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9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

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成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免费为302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120名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了救治药品。

九、环境保护

截止2007年末,全区建成烟尘控制区9个,面积为44.08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建成了9个噪声达标区,面积38.6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67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88%,工业烟尘达标率86%,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1.4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及“三同时”制度执行率100%,污染源排放达标率97.1%。

2007年末,建成学院北路、舜耕西路等街景游园6个,新增绿地30亩。全区已建成市级生态村6个,区级生态村18个,7个绿色小区,1所省级绿色学校,7所市级绿色学校。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户籍统计,2007年末,全区总人口为5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3万人,农业人口10.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677人,出生率为10.65‰;死亡人口1466人,死亡率为2.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

2007年,累计发放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8692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118元,比上年增长20.7%;离岗职工平均生活费2941元,比上年增长152.9%。根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233.2元,比上年增长10.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235.38元,比上年增长22.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04元,比上年增长16.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07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274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平方米,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