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潘集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新批内资项目49个,外资项目2个。利用外资到位资金17.2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10378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和31.4%。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3.1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年末民用车辆保有量1015辆,其中私人汽车810辆,载客车41辆。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2.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2%。其中铁路4.1亿吨公里,增长10.8%;公路3.2亿吨公里,增长6.7%;水运5.2亿吨公里,增长3.6%。 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收入29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电信业务收入2760万元,增长10.4%;邮政业务收入220万元,增长4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6.44万户,比上年增加0.44万户。每百户拥有电话51.6部(不含移动),增加2.1部。 七 、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7359万元,比上年增长7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08万元,增长43.4%。在财政收入中,国税收入9221万元,增长153.5%,地税收入 7223万元,增长32.7%。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增值税9221万元,增长153.5%;营业税 5238万元,增长29.2%;所得税1040万元,增长98.9%。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更加侧重于对农业、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全年财政支出34970万元,比上年增长39.8%,其中农林水支出6397万元,增长16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36万元,增长45.8%;教育支出11133万元,增长28.4%;医疗卫生支出3480万元,增长136.7%。 2007年,全区金融机构继续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运行平稳,存款和贷款均有所增加。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8.07亿元,比年初净增3.08亿元,增长1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30亿元,比年初净增1.41亿元,增长7.9%。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8.90亿元,比年初净增1.77亿元,增长10.3%。 八、教育和卫生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153所,专任教师3545人。在校学生68499人,比上年减少424人;毕业生19618人,比上年增加1652人;招生17385人,比上年增加173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8.5%。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未共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卫生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站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00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15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7‰,婴儿死亡率7.4‰,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98.6%。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公安人口统计年报显示,200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43.7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3.0万人,女性人口20.7万人。全区非农业人口8.7万人,农业人口35.0万人。全年出生5178人,出生率为11.88‰;死亡2118人,死亡率为4.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2‰。全年实施节育手术5465例,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89.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7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170元,比上年增加7079元,增长46.9%,扣除新增单位影响,实际增长3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46元,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0元,增长5.3%,其中食品、衣着、居住支出分别增长3.4%、3.8%、29.1%,医疗保健和文化教育受农村合作医疗、减免学杂费等因素的影响,分别下降30.5%和12.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3%,比上年下降3.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7.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7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年未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733人,比上年增加35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3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355人,比上年增加749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