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固镇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7 蚌埠市固镇县统计局

固镇县统计局

(2007年1月15日)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赶沿江、争先进位、崛起皖北"总体目标要求,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阶段。

一、综合

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明显提高,后劲明显增强。预计(下同)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29.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8亿元,同比增长14.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11.5%。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7%、28.2%和24.8%。

从行业看,农业经济呈恢复性增长,产值比去年大幅提高,农业不变价总产值完成14.96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产值25.9亿元,同比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累计完成投资1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7%;消费品市场发展平稳,全社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9.55元,比上年增长11.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352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增长33.3%。

二、农业

2006年,农林牧渔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增长,农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完成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29.1%。

林业生产发展平稳。2006年完成成片造林面积1.5万亩,新建农田林网4万亩,补植农田林网6万亩。加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签订林木承包协议4500份,协议签订面积7000亩,木材采伐量2.34万立方米,实现林业产值5847万元,比上年增长3.9%。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畜牧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调整养殖结构,规模化经营、特色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实现牧业产值109294万元,比上年增长3%。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水产品产量8918吨,同比增长12.1%,渔业完成产值7205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3.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5%。农用运输车1684辆,小型拖拉机63153台,比上年增加1388台;拥有联合收割机750台/27842千瓦,比上年增加145台/8290千瓦。科技种田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809吨;农药使用量1046吨,农村用电量5125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及招商引资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预计2006年实现全社会工业现价总产值25.9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6.2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利润总额2910万元,比上年增长67.1%,亏损企业3家,亏损企业亏损额350万元,比去年减少500万元,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20,比上年提高3个点。

2006年,我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全年共引进项目226个,协议投资11.3亿元人民币、1650万美元,到位资金5.8亿元人民币、76万美元;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50个,工业项目121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劲增长。2006年,全县继续深入贯彻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借鉴外地经营城市经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全社会累计完成投资1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46亿元,比上年增5.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0.5亿元,比上年下降29.6%;房地产完成投资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倍;其他投资6.19亿元。

五、商业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2006年预计全社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分行业看,餐饮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年完成营业额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分地域看,县城完成零售额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县以下完成零售额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六、交通和邮电

2006年,我县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预计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7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000万人公里。全县完成货运量41600万吨公里,客货周转量42100万吨公里,增长15%。

邮政业平稳运行。全年订销报纸期刊份数14238份,订销杂志期刊份数6102份。电信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内电话年末到达户数22740部,农村电话年末到达户数73000余部。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6年,我县积极扩大财源,紧缩财政开支,保持了县级财政收支的正常运转,预计全县财政总收入达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9.4%。

2006年,金融业运行平衡有序。预计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各项贷款余额13亿元。累计现金收入6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累计现金支出71.4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全年净投放3.5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预计全县承保财产险额12.6亿元,财产保费收入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人身保费收入6900万元,比上年增长53.3%。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安排科技项目24项,其中省立2项,市立2项,县立20项。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组织各种实用知识培训40多期,培训人数1万人,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送科技下乡、散发科技明白纸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知识有了显著提高。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2006年末全县共有220所小学,在校学生58739人;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43594人;职业中学6所,在校学生4402人。全县共有教职工5339人。其中专任教师4934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1218人,增长率为41.3%。

"两基"教育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2006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