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岱山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82亿元,增长16.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81亿元,增长12.4%。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个私经济份额继续扩大,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0亿元,比上年增长20.5%,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0.4%提高到77.4%。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稳定。年末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7个,实现成交额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成交额超千万元的市场9个。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出口商品供货额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7%;地方自营进出口总额42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自营出口额400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5%。水产品和玩具依然是我县的主要出口产品,水产品出口供货额3.70亿元,占全县出口供货额的55.3%,玩具出口供货额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年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42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自营进出口额超200万美元的企业8家,比上年增加2家。 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全年签定合同项目66个,合同引进资金1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亿元。 利用外资快速增加。全年引进外资项目5个,增资1家,协议利用外资1973万美金,实际利用外资7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倍。 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加强海洋文化和海岛休闲旅游,秀山岛已成为旅游度假的休闲地,中国台风博物馆已蜚声省内外。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3%。实现旅游总收入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与全县生产总值的比例为7.2%。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9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款18.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4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2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0亿元;工业贷款存款2.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8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12.97亿元,现金支出108.65亿元,回笼货币4.32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754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全年赔款支出893万元,比上年下降4.0%。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实践。全年共实施科技项目70项,其中《70千瓦潮流实验电站的实用化》、《高强度镁合金汽车转向盘》、《300#无石棉耐油橡胶板》、《贝类净化技术开发与应用》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有14项列入省级科技计划,11项列入市级科技计划。专利意识和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全年共申请专利37项,授权专利11项。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学校布局继续调整。全年撤并小学6所、初中3所。各学校配置的计算机达到1886台,图书藏量48.71万册。小学在校生10544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99.91%,巩固率100.0%,小学升初中比率100.0%;初中在校生7534人,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99.07%,巩固率99.15%,初中升高中段比率83.88%;高中在校生2805人,毕业生819人,职业技校毕业生264人。高考上“六线”的总人数为905人,占全县考生的94.6%,录取858人。全县有2956人次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合格率54.91%,毕业生106人。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有群众文化馆1个,文化站8个,全年组织举办展览53次,文艺活动202次;举办各类文艺训练班71次,结业2684人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1.50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3.2万人次,外借各种书刊5.7万册次,图书总周转0.50次。全县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个,乡镇广播电视站8个,全年制作广播节目695小时,电视节目234小时。有线电视通村率97%。全县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8.0%和96.7%。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有医疗卫生单位21个,其中医院18个,有医疗床位65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5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9人,全年接待医疗门诊66.1万人次。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6.7%,卫生厕所覆盖率达61.5%。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实现新的突破。全年共举办各种比赛活动13次。参加市九运会取得较好成绩,获得金牌30枚、银牌35枚、铜牌20枚。学校体育“达标”工作走上了经常化、规范化的道路,达标面达100%,学生达标率98.96%,全能得分304.84分。 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县总人口199725人,比上年末减少3520人。其中,男性人口99398人,女性人口10032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8%和50.2%。全年出生人口1096人,人口出生率为5.44‰;死亡人口1596人,死亡率为7.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00元,比上年增长14.5%;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88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渔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90元,比上年增长1.4%;农盐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70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年城镇集体以上单位职工平均工资21103元,比上年增长17.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9221元,比上年增长8.9%。全年新建各类住宅12.5万平方米。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城镇集体以上单位从业人员0.96万人,比上年减少10.0%;城镇个私从业人员4849人,比上年增长10.7%。年末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6个,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1346人,其中587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年共培训失业职工和其他各类人员再就业705人,其中专业技能培训43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有各类可提供食宿的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0个,床位142张,收养102人;有各类社会福利企业21家,残疾职工就业人数563人。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单位591家,参保人数22078人,比上年增长6.9%,其中离退休人员4379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208家,参保人数10064人,比上年增长23.4%,基金收入324万元,与上年持平;参加医疗保险的各类企业达到596家,参保人数22633人,比上年增长4.8%,其中企业职工14950人。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全年社会救济对象总人数3671人,比上年增长38.5%,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78人,比上年增长25.8%,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47人,比上年增长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