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定海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6 舟山市定海区统计局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2004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34.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32.28万人次,国际游客25100人次,分别增长33.5%和160%。全年旅游收入8.52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177.94万美元,增长160%。年末全区共有旅行社28家,星级旅游饭店15家。

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持续高位运行。全区全年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1.77亿美元,增长45.2%,其中自营出口额1.53亿美元,增长52.9%,自营进口额2404万美元,增长9.9%。在出口总额中,居前三位的为水产品、纺织品和机电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0015万美元、3585万美元和917万美元,分别增长51.4%、77.7%和73.3%。全年新增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2家,总数达到105家。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4年,全区引进区外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13.0亿元,已完成投资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境外投资项目6个,协议利用外资118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0万美元。“山海协作”工程初显成效,全年共签定项目4个,协议引进资金1.9亿元。

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实现预算内财政总收入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剔除出口退税因素,同口径增长2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4亿元,增长18.8%,同口径增长31.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80亿元,比年初增加10.6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98亿元,比年初增加4.89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1.88亿元,比年初增加10.16亿元,其中定海工业企业贷款7.34亿元,比年初增加1.31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85.66亿元,增长49.0%,现金支出188.27亿元,增长41.5%。

教育和科学技术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4月,定海区被正式批准为浙江省教育强区。中小学布局和教育资源进一步调整优化,撤并小学11所,撤并初中3所。全区共有普通中学17所,在校学生13196人,其中高中3所,在校学生2132人;普通小学33所,在校学生数16850人;幼儿园44所,在园幼儿数787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学生入学率99.3%,初中升高中比例继续攀升,达到90.1%。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区学校电化教育设备一类配置达82.1%,校园网拥有率达到71.9%。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区现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民营科技企业37家。全区2004年共安排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1项,其中省级35项,市级15项,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承担的HX型锥形双螺杆塑木挤出机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2004年全区有5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新创省级名牌产品5只,市级名牌产品5只。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产品3只。2004年全区新产品产值2.21亿元,增长54.2%,新产品产值率4%。全年专利授予量32件。科技队伍逐步扩大。年末全区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47人。

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精彩纷呈。2004年成功举办了“闹元宵”民俗民间艺术汇演、“清风颂”文艺晚会、“金色年华”国庆广场文艺晚会以及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等各类大型演出。文艺创作屡屡获奖。诗歌《海》获《2003年中国诗歌精选》入选作品一等奖。文体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区文化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已经结顶,临城街道文化楼主体工程全面竣工,马岙文体广场、白泉大胜村文化大院等一批文体活动场所相继落成开放。

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举办了全区渔农村女子织网比赛、乒乓球比赛、健身路径比赛,组队参加了市第三届渔农民运动会、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以及市首届飞镖赛、门球邀请赛等。全民健身活动有声有色。全年各乡镇、街道开展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达30多项。体育锻炼条件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区共有体育路径58套,晨练点100处,农村门球场5个。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2004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1个,其中妇幼保健院1所,乡镇卫生院18家,共有床位数472张。全区乡镇卫生院中已有14家通过二级卫生院评审,2家卫生院通过三级卫生院评审。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中,有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医护人员315人,占全部在职人数的45%。农村社区卫生工作积极推进,“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无偿献血工作进展顺利,2004年我区被评为全省无偿献血先进县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改水受益率分别达到46.2%和93%。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增加。200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70634人,比上年末增加2484人,年增长率为6.75‰。全区出生人口2965人,死亡人口1973人,自然增长率2.69‰,比2003年上升1.88个千分点。2004年全区迁入人口8191人,迁出人口6699人,人口机械增加1492人,机械增长率为4.04‰。年末总人口中,男性为187527人,女性为183107人,男女比例为102.41:100。非农业人口仍有一定幅度提高,年末为150633人,比上年增长2.18%。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1元,比上年增长13.9%,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9.1%;渔农民人均纯收入6133元,比上年增长16.5%,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1.6%。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2平方米,渔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0平方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3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47。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2004年,全区享有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为2826户,人数为3957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2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230人,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71.75万元。敬老院建设和集中供养工作扎实推进。2004年全区新建、改建敬老院11所,新增床位518张,至年末全区共有敬老院14所,入住人数356人;福利院1所,入住人数82人,全区五保、“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超过80%。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本公报中所列的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是指批发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零售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