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长兴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6 湖州市长兴县统计局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是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带领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两个加快”目标,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团结奋进,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9%,增幅比上年加快1.3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3亿元,增长4.48%;第二产业增加值48.65亿元,增长15.31%;第三产业增加值31.02亿元,增长16.24%。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4.99:52.11:32.90调整为13.87:52.59:33.54。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4931元,增长13.79%。

财政收入稳步快速增长。200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8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2亿元,增长45.8%,分别完成县计划的113.7%和123.8%。地方财政支出4.28亿元,比上年增长36.6%。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39%,比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2年,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基本目标,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效益农业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农业生产结构继续调整。经济作物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2.9%上升到74.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38千公顷,比上年略有增加,粮食总产量26.78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春粮、早稻面积继续减少,分别比上年下降23.2%和54.2%;产量也分别下降34.7%和55.4%。油菜籽播种面积23.4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6%,总产量3.51万吨,下降20.5%。蔬菜种植面积13.4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0.6%,产量28.37万吨,增长16.4%。果用瓜种植面积5.44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6.5%,产量14.22万吨,下降28.6%。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3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5246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1949公顷,其中当年新封面积2806公顷。全年木材采伐4.73万立方米,竹材采伐369.4万根,分别比上年增长162.3%和11.3%。毛料、板栗、白果等林产品产量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淡水产品产量2.83万吨,比上年增长2.9%,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5924吨;实现渔业总产值3.23亿元,比上年增长7.1%。

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主要传统畜禽产品产量增加,市场供应充裕。全年生猪出栏22.87万头,比上年增长9.3%;家禽出栏466.69万只,增长12.2%;肉类总产量2.22万吨,增长8.3%。年末生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18.42万头、2051头、8.48万只和191.1万只。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全年水利建设总投入1.17亿元,比上年增长82.5%,其中水利基建投资5356万元,增长7.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8.12千公顷,占全部耕地面积的87.6%。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68万千瓦,其中,排灌机械总动力5.2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67万吨,比上年增长10.0%;农村用电量5.0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2.1%。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45.3%。其中,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89亿元,增长27.0%,增幅比上年增加14.4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传统产业通过淘汰落后和过剩生产能力强化技术创新和改造,生产呈现较好的增长势头。全县规模以上传统产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实现利税总额3.98亿元,增长33.8%,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49.0%。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新产品生产继续加快。全年规模以上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总额分别为15.59亿元和1.8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2%和16.9%。新产品产值完成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经济效益良好。全县18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8.13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利润总额3.92亿元,增长48.9%。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数为192.77,比上年提高23.47个百分点,其中县属工业企业考核指数为220.12,比上年提高20.21个百分点。

建筑业持续发展。2002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2%。全县四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单位工程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312个,投标承包面达66.4%。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5%。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当年单位工程竣工项目325个,全部一次交验合格。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利税总额5721万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利润总额1694万元,增长1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02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19.81亿元,比上年下降5.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12亿元,比上年下降9.7%,更新改造投资11.38亿元,下降4.2%。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全年施工项目106个,比上年增加10个;新开工项目56个,建成投产项目60个,当年新增固定资产8.13亿元。年末在建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56.12亿元,比上年下降15.8%。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投资4.85亿元,比上年增长0.4%。房地产施工面积89.78万平方米,增长8.6%;竣工面积40.81万平方米,增长32.8%;销售面积29.76万平方米,增长6.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5.52万平方米,增长4.7%。个人购房比重达100%。本年完成开发土地面积23.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4.0%。

农村及城乡私人建房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21.14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其中农村集体及个体私营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19.63亿元,比上年增长53.4%,城乡私人建房投资1.51亿元,比上年下降28.8%。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邮电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5%。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各类机动车辆6107辆,比上年增加1311辆;拥有各类机动船2809艘,驳船486艘,分别比上年增长15.4%和4.5%。全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601万吨,比上年增长2.7%;货运周转量2.93亿吨公里,增长1.3%。全社会公路客运量10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客运周转量3.94亿人公里,增长10.4%。全社会内河货运量1794万吨,增长37.4%,内河货运周转量26.33亿吨公里,增长35.1%。年末城市公交车辆30辆,运营线路网长度19公里,全年客运总量400万人次,年末全县拥有出租汽车184辆,其中出租小轿车46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