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德清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围绕与奥运同行,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实力大幅增强。2007年,我县在省以上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47枚,银牌26枚,铜牌21枚。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举办了全县性群众活动十五次,其中迎春体育节目表演、迎“三八”广场木兰拳比赛,首届跆拳道邀请赛、老年人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特别是全民健身活动月启动仪式、全县乡镇乒乓球邀请赛、“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第二届广场全民健身项目大展示活动、全县万人健步走、重阳登高、34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以“青春、奥运、健康”为主题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及县级机关第八届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广泛开展,参与人数大2.5万人次,全方位地满足了群众对体育的需求。 卫生事业成效显著。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对医院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发热呼吸到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等的监测工作,实行月、旬、周、日报告制度。农村卫生工作较快推进,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参保人员人均筹资水平从2006年的每人每年65元提高到87元,同时进一步落实了合作医疗三条保障线,实行门诊住院费零起点报销,门诊医疗费报销比例从15%提高到20%,新增了湖州一院、邵逸夫医院为定点医院。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统筹人数为31.0万人,平均参保率达97%以上。2007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23个,医疗床位1477张,卫生技术人员2043人,其中:医生782人,注册护士53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1.8名,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3.5张,基本满足了全县人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全县农村自来水受益率达95.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3.5%。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重点工程投资2.0亿元。行政中心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城南、城西加州、丰桥拆迁安置小区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城南污水处理工程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及选址工作,现正在进行项目土地争取及其他前期准备工作;城东片千秋街(东一至东二),武源街延伸,环东二路3条城东新区城市道路,已完工并通车。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继续推进。武康镇五四村等7个示范村完成了创建任务,累计完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7个。完成整治点127个,新增农村受益人口2.3万人,累计完成村庄整治点851个,农村受益人口27.1万人,受益面达到87%。新增全面整治村14个,累计达108个(不包含部分城中村)。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投资5100万元,武康至新市引水工程全面竣工,乾元10万吨/日水厂征地工作基本完成。 生态县建设取得新成效。健全生态县建设投入机制,2007年县政府出台了《德清县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奖励补助办法》,对生态县创建中的一些环保基础设施、污染治理等项目给予一定得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强势推进生态县建设重点工程,全县已建成武康、钟管、新市三座综合性污水处理厂,建成莫干山镇、筏头乡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洛舍、雷甸、三合、禹越、新安污水处理厂和钟管镇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开工。全县已累计建成垃圾中转站31座,建成垃圾填埋场4座,莫干山镇、筏头乡垃圾处理一体化体系已投入运行。扎实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2007年,武康镇、乾元镇、钟管镇、洛舍镇、雷甸镇、新安镇、禹越镇、三合乡八个乡镇已申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乾元、新市镇、雷甸镇、新安镇、禹越镇、三合乡六个乡镇已申报省级生态乡镇。2007年新启动的32个县级以上生态村的创建,8个村通过市级生态村验收,全县已累计创建市级生态村26个。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环保准入关,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71项,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9项,报告表352项,登记表110项。 完成2007年度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武康大气环境、降水、降尘监测工作,共获得常规监测数据2501个。完成96家企业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101厂次监督性监测、346家企业的委托监测和其他委托监测171厂次。 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2007年末全县总户数为13.4万户,户籍人口达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3人。全县人口出生率6.7‰,死亡率6.8‰,自然增长率-0.1‰。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有效推进。2007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7.1万人;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8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3378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949人;被征地农民就业2255人,其中“4050”人员1153人;开发社区岗位716个。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100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成功举办了春、秋二季大型的劳动力交流大会和春季劳务交流洽谈会,开办来了12场次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月市,全年向社会公开发布用工信息3000余条,为6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用工服务。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稳定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2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773元,比上年增长14.4%。年末城镇居民家庭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9.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建筑面积67.3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07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7万人,其中职工9.0万人。全年共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8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5.6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2万人次,金额512.6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7万人,工伤保险人数为8.3万人。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稳步发展。2007年末,全县共有各种福利机构14个,床位1526张。社会救济对象总人数6215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2885户6065人,全年共发放低保保障金710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附表:2007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