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泗洪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6 宿迁市泗洪县统计局

泗洪县统计局

(2006年4月28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突破、强农富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奋斗目标,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工业突破”进程,加快“强农富民”步伐,全县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增长活力进一步增强,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建设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面完成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方财力再上新台阶。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达“十五”以来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20.7%,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5.57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22.15亿元,增长18.7%。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89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县产业结构比例为31.2:39.2:29.6。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42亿元,比上年实绩(下同)增长32.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9亿元,增长21.1%。财政总支出6.75亿元,增长7.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45亿元,比上年增长7.5%。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6%。

农林牧渔业  全县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

粮食总产、单产有所下降。受自然灾害影响,全年粮食总产73.51万吨,比上年减少10.98万吨;亩产319公斤,比上年减少48公斤。夏粮总产27.33万吨,比上年减少2.81万吨;秋粮受灾较重,总产46.18万吨,比上年减少8.17万吨。其中,水稻总产30.9万吨,比上年减少6.25万吨。其他如玉米总产7.09万吨,比上年减少1.04万吨;山芋总产6.83万吨,比上年减少0.61万吨;油料总产2.74万吨,比上年减少0.91万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了一批防洪保安和水利枢纽工程,一些重要的河道、沟涵得到及时疏浚。农村路网建设快速发展,年末全县200多个村(居)通水泥路,受益人口超过60万人,一举改变了农村公路交通滞后局面。

农村文教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进展。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加强,中、小学入学率逐步提高。农村医疗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初步建立,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达91.2%。2005年全县发放低保资金508万元,7171农户、1.73万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年末农村符合条件的农户草危房全部得到改建。

工业  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各项指标增幅再创新高。一是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增长幅度既稳又快。全年完成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9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下同)增长26.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0家,比上年末增加53家;全县工业用电量2.53亿度,比上年增长14.9%。二是工业运行质量全面提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实现利税总额3.55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其中利润总额0.64亿元,增长42.8%。三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绝大部分保持较快增长。列入统计的2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累计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的有22种,占88.0%。

开发区经济  2005年,县经济开发区被省外经贸厅批准为参照省级开发区管理的全省重点工业园区。年末县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已开发10平方公里;累计进区项目220个,其中已投产项目118个,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32个;累计完成总投入25.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8.09亿元,进区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总投入17.4亿元;合同利用资金464.4亿元,实际到帐资金21.7亿元;累计实现业务总收入25.7亿元,工业总产值17.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1亿元,财政收入0.83亿元,自营出口总额0.28亿美元,吸收从业人员1.36万人。

私营个体经济  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猛,所占份额继续上升。年末全县私营企业累计1650家,注册资金12.9亿元,从业人员2.63万人;个体工商户累计1.33万户,注册资金1.26亿元,从业人员1.47万人。2005年全县新增私营企业338家,注册资金3.71亿元,从业人员0.81万人;新增个体工商户5925户,注册资金0.59亿元,从业人员0.6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入库税收1.39亿元,占全部工商税收的38.0%。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85亿元,比上年增长61.6%。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8.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0.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8.5%。全年房屋销售面积31.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6.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8.1%。房屋实际销售额4.81亿元,比上年增长66.7%,其中住宅销售额3.64亿元,比上年增长69.2%。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62.4%。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二、三产业全面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67亿元,增长78.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28亿元,增长69.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9亿元,增长31.6%。工业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8.51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44.7%。

贸易和市场  市场集聚效应增强,带动贸易发展加快;商业布局合理,促进消费品市场繁荣;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推动节日消费和餐饮消费火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累计65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27个,农产品交易市场38个。全县城乡集贸市场年交易规模17.8亿元。2005年全县贸易业增加值5.19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25.6%。

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3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7.9%;实际利用外资3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