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泰兴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6 泰州市泰兴市统计局

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开工建设了新客站,组织实施鼓楼北路北延、东北绕城公路等工程。高标准改造府前街、大庆路绿化工程,完成通江中路、东三环、济川路南延等道路和羽惠河三期绿化工程,新增城市公共绿地61.5万平方米。区域供水杨庄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和浑水管线泰兴段工程全面竣工,城区供水不足的矛盾得到缓解。新农村建设和“5+1”实事工程稳步推进。疏浚整治市级河道2条30.5公里、中沟76条199.5公里,疏浚村庄河道514.2公里。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得到加强,新铺设218公里,达标验收1050公里。新建和改建农村桥梁202座;更新改造农用泵站156座。

技改投入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技改投入110.4亿元,增长22.0%。全年实施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4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个,同比净增4个,总投资57.66亿元。“一区四园”项目102个,总投资79.84亿元。其中:开发区项目25个,总投资42.67亿元。全市已批待建项目47个,总投资76.6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项目3个,为2009年的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已拥有等级公路1957.3公里(含村道),比去年净增114.3公里;高速公路71.4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99.4%,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3.11标台。客运车辆特别是私人车辆迅猛增加。公共汽车营运车辆74辆,有营运证的出租车665辆。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达26519辆,净增2609辆;私人汽车拥有量17208辆,净增2104辆。

邮电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邮电业务收入     6.17亿元,增长8.4%。其中:邮政收入0.67亿元,增幅下降19.7%;电信收入2.35亿元,下降2.4%;移动业务收入2.74亿元,增长36.5%;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3.98万户(其中:小灵通用户11.55万户),移动电话达到48万户。宽带数字网用户达5.86万户,净增1.5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达23.64%。

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旅行社已达22个,比去年增加7个。加大对宣堡古银杏森林公园的投入力度,累计投入1700多万元,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黄桥旅游资源开发已正式启动。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7亿元,增长23.9%。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74亿元,增长33.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2.46亿元,增长18.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61亿元,增长44.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84亿元,增长73.7%。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5.81亿元,增长27.7%;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9.92亿元,增长17.3%。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增长24.25%;衣着增长24.65%;医疗保健增长17.4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增长15.3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52%,同比上升1.9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类增长12.28%;衣着类增长16.89%;文教娱乐服务类增长12.1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54%,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

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专业市场年末达63个,其中工业品市场11个;商品市场成交额达74亿元;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市场有4个。服务业新定位,城郊大市场、沿江大物流、城区大商贸的格局正在形成,红星美凯龙一期工程已投入营运;北二环市场集聚区初具雏形。项目投入不断增大。全市共实施服务业经营项目(不含房地产)312个,计划总投资49.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0.5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联成化学物流、金华石油物流、红星美凯龙等8个项目投入超亿元。

七、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据海关统计,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09971万美元,同比增长48.7%。其中出口总额67999万美元,增长51.1%,进口总额41972万美元,增长44.9%。累计出口超500万美元的企业26家。实际到帐注册外资17594万美元,增长8.4%。新批协议注册外资32912万美元,同比下降14.6%。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4906万美元,对承包劳务实际完成营业额4610万美元,分别增长33.2%、30.9%,全年境外劳务输出350人。

私营个体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500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186家。新增个体户7294户;个私经济注册资金已达153.52亿元,净增注册资本25.97亿元。到2008年底,全市私营企业达6950家,个体户33649户。个私从业人员达16.71万人,其中安置下岗人员2235人。民营经济税收达17.44亿元,增长11.5%,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3.3%,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信贷规模增长较快。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急剧转变为“适度宽松”。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币)219.07亿元,比年初净增加38.8亿元,增长21.5%。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存款余额达160.37亿元,比年初净增35.49亿元,增长28.4%;各项贷款增幅明显,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贷款余额为105.25亿元,比年初净增14.08亿元,增长15.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0.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2.49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2.53亿元,占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为38.6%,比去年同期增加8.9个百分点。

保险市场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27亿元,增长43.8%,其中:人寿险3.78亿元,上升49.4%;财险0.49亿元,增长11.4%。赔款支出金额0.37亿元,同比增加0.06亿元,其中财险赔付金额为0.25亿元,人寿险赔付金额0.12亿元。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工作实现量和质的提升。科技专项创历史新高,全年组织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51项,其中省以上火炬、星火计划11项;列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项;组织实施省科技支撑计划3项。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获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44项,其中省级1项;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实施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3项。专利申报的领域更广泛,总量迅猛增加。专利申请受理量879件,专利申请授权量372件,其中申报发明专利135件,申报国际专利12件,授权2件。荣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5项。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市共有普通中学55所,在校学生8.16万人,减少0.57万人;小学70所,其中1所特殊学校,在校学生6.15万人,减少1.08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5%,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5.55%,初、高中毕业生升学率略有下降。高校录取9351人,其中高考本二线以上进线人数3531人。高考本二进线人数和进线比例均居泰州之首。启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农村中小学“四配套”工程建设;加快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基本建成新的职教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