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河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淮安市清河区统计局 2004年3月22日 2003年,全区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区委五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大力弘扬“三苦”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部署,积极实施“三产兴区、工业强区、民营为主、外向带动”战略,克服“非典”等不利因素影响,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充分依托主城区的中心城市优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年实现区内生产总值(从2004年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更名为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9.50亿元,比02年增长18.1%,其中一产0.14亿元,下降28.4%;二产3.36亿元,增长17.9%;三产6.00亿元,增长20.1%。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4:35.5:62.1转变为1.5:35.4:63.1。全区分配人口6.03万人,人均生产总值15755元,比去年增长13.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8.05亿元,比上年增长36.7%。 在国民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外向带动”战略逐步得到实施,服务业不断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逐步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得到培植,逐步形成了清河的区域经济特色。 二、农业 农业经济总量下降幅度大,主要原因是区划调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865万元,下降37.4%,其中种植业1868万元,下降7.4%;林业3万元,下降82.4%;牧业924万元,下降55.0%;渔业45万元,下降90.8%。在农业总产值中,多种经营产值2373万元,占95.5%。 村平集体经济纯收入80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农民人均纯收入4813元,比上年增收425元。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457亩,人均耕地0.33亩。 主要农产品中,粮食834吨,比上年减少2720吨;蔬菜10350吨,比上年减少8719吨;水产品产量86吨,比上年减少270吨;生猪出栏0.87万头,比上年减少0.72万头;家禽出栏11.3万只,比上年减少4.85万只;花卉10万盆。 农村经济应以富民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三、工业 工业重点抓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进园企业到位资金2亿元,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5.7亿元,利税总额12709万元(利润6226万元、税金648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10.1%和12.9%(利润增长15.2%、税金增长10.8%),完成技改投入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1%。 全区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57户规模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产值70275万元,比上年增长20.7%;产品销售收入69442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利税总额4288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利润1765万元,增长16.6%;税金2523万元,增长39.0%),分别占全区工业总额的42.7%、43.9%和33.7%。产销率为98.8%,增加值率为20.3%,资产负债率为51.3%,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5.1次,资产贡献率为16.3%,资产利税率为15.8%,销售利税率为6.3%,成本费用利润率2.6%。 主要工业产品中,砖10788块,皮服装13万件,饲料53008吨,教学具73万件,染料1578吨,钻头1404万支,电线电缆306万米,肝素钠7361亿单位。电表1.2万只。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 大面积的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使得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新上房地产项目14个,总投资16.8亿元,开工面积46.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1万平方米,淮海花园、丹桂园、益兴名流花苑二期工程等基本完工。 列统建筑业产值1.63亿元,比上年增长9.2%,竣工产值亿元,建筑业施工项目27个,竣工建筑面积6.58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中积极引进有资质的企业,全年列入区统计的房地产企业11户,投资13.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84万元,施工面积31.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3.4万平方米。 五、第三产业与个体私营经济 第三产业增势强劲,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建设势头强劲。新增私营企业217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412个。 全年完成三产增加值6.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占全区GDP的比重为63.1%,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三产利润3836万元,比上年增长62.2%。 社会商品零售额1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5.23亿元,增长13.2%;餐饮业2.51亿元,增长12.2%;其他类零售0.98亿元,增长9.2%。全年农副产品及市场集市贸易成交额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六、开放型经济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年招商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276个,协议引资额11.8亿元,增长49.4%、到位资金7.8亿元,增长31.3%,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74个,比上年增加46个,实际到位资金3.5亿元,外资项目2个,到位资金147.6万美元。 出口创汇60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3.0%;实际利用外资14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6%;对外营业额24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9%;全年新派海外劳务输出112人,比上年增加82人。 外资、外经、外贸发展迅速,“外向带动”战略逐步得到实施,“三外”经济多元化逐渐实现,随着我区招商引资的进一步深入,外向型经济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七、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加大征收力度,财政收入增长迅速。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4004万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129万元,基金预算收入973万元,中央财政收入4902万元。全年财政支出12149万元,比上年增长28.4%,在总支出中,教育事业费2549万元,行政经费2502万元,两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41.6%,其它各项支出7098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8.4%。 全年完成国税收入4902万元,地税收入7539万元,分别占财政收入的35.0%和53.8%。全区纳税户中,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有16户,分别是中央新亚商城(1146万元)、曙光房地产开发公司(605万元)、汇通市场(540万元)、南通益兴名流房地产开发公司(520万元)、淮安华能电力工程(400万元),汇通房地产(393万元),东桂房地产(327万元),乐园房地产(305万元),新世纪房地产(297万元),汇康生物(268万元),时代超市(244万元),佳通轮胎(205万元),双龙商贸有限公司(193万元)、飞天教学用品(156万元),金泰房地产(152万元),移动通讯淮安分公司(12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