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灌南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县委八届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新时期的灌南精神,坚持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强力实施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改革开放稳步迈进,经济活力显著增强,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全县经济和社会呈现出超常发展的强劲态势。 一、综合 全县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1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12.04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10.65亿元,增长1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32元,比上年增长17.8%。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38.3:31.1:30.6调整为35.7:34.1:30.2。 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加快。年末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7615户,从业人员9483人;私营企业792家,从业人员15628人。民营企业入库税收4500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17.24%。 各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按照“两个置换”的要求和“一厂一策”的思路,顺利完成了汤沟酒业、压铸机公司、环宇纺织、协合制药、建安总公司等20家企业的改制,实现了6000多名职工身份置换。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县人民医院成功引进贵州益佰,实现股份制改造。先后建成外国语学校等10多所民办学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164项行政审批、收费项目。以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被列为全省首批“乡镇财政管理改革”试点县,全县农业税及附加减征1994万元。 劳动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县城镇以上单位从业人员28047人,其中在岗职工26667人;安置城镇就业人员4832人,增加20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9%,低于省确定4.5%的控制目标。 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差距。全县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结构还不够优化,工业化程度还不高,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资金调度较为困难,财政收支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城乡居民收入仍然较低,城镇承载力还不强,产业集聚度还不高。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8%,其中,农业产值13.66亿元,增长27.19%;林业产值0.61亿元,增长7.38%;牧业产值4.52亿元,增长21.06%;渔业产值2.44亿元,增长5.0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2亿元,增长8.04%。 粮食生产得到加强。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3.9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65千公顷,其中,夏粮面积35.8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53千公顷;秋粮面积38.0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12千公顷;棉花面积5.2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14千公顷;蔬菜面积9.1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1千公顷;瓜果面积1.03千公顷,与上年持平;造林面积800公顷,植树380万株。 农牧渔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8.58万吨,比上年增长17.62%,其中,夏粮总产达17.98万吨,比上年增长16.83%;秋粮总产达30.6万吨,比上年增长18.1%。棉花总产0.82万吨,比上年增长55.86%;油料总产量0.37万吨,比上年增长19.16%;蔬菜总产量48.18万吨,比上年增长7.02%。全年共出栏家禽143.73万羽,比上年减少3.23%;出栏生猪35.91万头,比上年增长6.62%。水产品产量2.84万吨,比上年增长8.7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2.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37%;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41台,比上年增长18.96%;小型拖拉机15678台,比上年减0.1%;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5%。全年农村用电量726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4%;有效灌溉面积39.4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23%。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6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78%;完成工业增加值9.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完成增加值3.77亿元,增长38.7%。全年工业累计用电量1.39亿千瓦时,增长106%,增幅在全省第一。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全部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9.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增长52.47%;产销率达97.73%,比上年增加1.0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提高,全部工业实现利税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65亿元,增长49.13%。 工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在国有、集体工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私营企业发展迅猛。全年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现价产值3102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2.57%;集体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0150万元,增长22.68%;私营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09367万元,增长44.28%。规模以上私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6.13%,比上年提升了23.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兴鑫建材、新冠酒业、祥和制衣、天意消防和新光阳木业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工业项目相继投产达效,使我县工业经济的后发优势开始凸显。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3%。城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万平方米,增长31.58%,其中住宅房屋面积16.5万平方米,占66%;商业用房面积8.5万平方米,占34%。全县有资质等级企业23家,其中二级房屋总承包企业3家,二级水利总承包企业1家,三级总承包企业5家,专业承包企业5家,有建筑劳务资质的9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54.25%。规模以上投资18.8亿元,比上年增长81.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98亿元,增长45.66%;更新改造投资2.75亿元,增长11.45%;其他投资8.02亿元,增长3.23倍。规模以下投资4.08亿元,减少8.92%。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在规模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60757万元,比上年增长4.59%;个体私营投资80180万元,增长338.86%,占规模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6.67%。在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42万元、第二产业投资83798万元、第三产业投资57147万元;一、二、三产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1.84%,比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