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穆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分类中,食品类占48.0%,衣着类占17.0%,日用品类占33.0%,燃烧类占2.0%。 七、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持续稳步增长。我市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以招商为中心,实现利用外资、对外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的新突破。2006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1.0%,其中:出口总额为343万美元,进口总额为1690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2728万美元,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八、财政 税收和金融 2006年,我市进一步增强财税意识,强化税收征管。开源节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努力实现收支平衡。全市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6804万元,同比增长9.3%,地方财政收入实现8387万元,同比增长15.9%;工商税收实现35386万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国税完成30189万元,同比增长8.5%;地税完成5197万元,同比增长8.2%。 金融形势基本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9817万元,比上年增长5.8%;各项贷款余额105694万元,同比下降4.7%。银行现金收入953758万元,增长2.9%;银行现金支出979143万元,增长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27610万元,同比增长3.1%。其中:城镇居民存款余额156896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存款余额70714万元,同比增长10.7%。 保险业蓬勃发展。全市累计完成保险费收入为8212万元,同比增长24.0%,赔款支出为551万元,同比下降18.4%。 九、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我市牢固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了46%,与上年持平。全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8个,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23项,各类技术示范面积20万亩,新品种18个。 我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市有各类学校118所,其中:职业中学1所,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小学88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14067人,教职员工1296人,其中专任教师1091人;小学在校学生15383人,教职员工1820人,其中专任教师1636人。 全市有幼儿8所,幼儿班59个,在园幼儿2026人,教职工82人,其中园长5人,专任教师65人,保健员2人。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全市共有文艺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1所,文化馆1个,文物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档案馆1个,藏书数共有6.9万册,文物藏品数共有129件。全市有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8.2%,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5000户,共有30套节目可供同时播放,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医德、医风明显好转。全市卫生机构(不含诊所)19个。其中: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8个,妇幼保健院1所,专科疾病防治所2个,防疫站3个。病床774张,卫生技术人员1092人,其中执业医师278人,注册护士264人。预防保健和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农村有医疗村数达到100%。 2006年全市举办县(市)级运动会20次,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为80%。 十 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23010人,比上年增加45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34742人,农业人口为187902人。出生人口为3630人,出生率11.3‰;死亡1112人,死亡率3.5‰;自然增长2518人,自然增长率为7.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环境有所提高。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7398元,比上年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90元,比上年增长18.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27610万元,人均储蓄存款7096元,分别增长了3.1%和3.5%。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文化、教育、娱乐、住房、通讯等消费不断增大,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15.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使用面积21.38平方米。农村住房质量不断提高,砖瓦化率达到99%。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2006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达27566万元,同比增长12.2%。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372元,同比增长15.0%。 注:1本公报为全口径指标。 2本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