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友谊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3-05 双鸭山市友谊县统计局

2006年,我县加大进出口贸易工作力度,努力开创进出口贸易新领域,充分利用好饶河口岸、绥纷河口岸的边贸优势,发展对外贸易。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783.6万美元,同比增长38.5%。

六、交通、邮电、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6年,运输、邮电和仓储业完成增加值7,153万元,同比增长3.2%。公路、铁路货运量140万吨,客运量74.4万人。公路收费1,046万元,同比增长14.3%。

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505万元,同比增长8.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70万元,同比下降7.9%。电信、移动通讯业务总量4,635万元,同比增长11.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6,640户,入户率88.3%,移动电话39,500户,宽带接入2,300户。

旅游业有新进展。我县境内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特色突出。境内有现代化农业示范地、凤林古城、兴隆山古代遗址群、民族风情展示地、以及湿地自然保护区等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县委、县政府对旅游业高度重视,聘请省内一流专家编制了《友谊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2006年,财政部门采取强化征收管理手段,积极争取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财政支撑能力,深化财政改革,抓好财源建设。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财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财政总收入达15,720万元,同比增长23.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75万元,同比增长14.4%。在支出方面,确保三个方面的支出:一是保障了人员、公用经费支出;二是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费支出;三是保障教育、卫生、城镇建设等重点支出。

金融业稳步发展。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4,72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9.2%;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3,607万元,同比增长3.4%,贷款投向趋于合理。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境内有3家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总额达2,965万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534万元,财险保费收入246万元。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学工作、高考成绩、毕业生体育达标率、思想品德良好率、毕业生合格率均好于往年。年末拥有中小学校及幼儿园31所,年内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6,140人,本年招生数4,684人,毕业生数4,742人,教职工人数1,701人。

科学技术成果显著。建立了友谊科技信息网站;向省争取3万元图书建立科普图书室,获双鸭山地区唯一的省级先进图书室,并得到省级奖励;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有两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有3种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填补了我县空白;帮助企业申报专利4项;在友谊电视台播放科普知识12期;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4期;科普讲座13次;科普展览2次;发放科学技术资料3,000余份。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筹集资金500多万元,建设友谊县文化馆、博物馆,目前完成了设计、立项、选址等工作。举办大小文化活动130多场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友谊县第六届“联通杯”青年歌手大赛、参加省电台举办的“咱村里也有文艺人”等活动。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中国友谊边疆文化学术研讨会”,为友谊文化推动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快。以新闻宣传工作为中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年末有线电视入户10,000户,入户率24.1%。数字用户7,000户。新闻稿件被省市电视台及电台采用140条。

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就医环境不断改善。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成效显著。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3所,医院床位数670张。卫生技术人员882人。

体育事业发展较快。年内有多项比赛获奖,其中:获得双市“中行杯”乒乓球大赛团体冠军,获红兴隆“三益杯”乒乓球赛团体第一名,获得2006年黑龙江省市县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第四名,门球比赛获红兴隆分局第一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全县总人口123,624人,其中:男性62,446人,占总人口比重50.5%,女性61,178人,占总人口比重49.5%。人口出生率4.6‰;死亡率4.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27‰。

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收入水平创历史新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1元,同比增长16.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00元,同比增长6.9%;恩格尔系数30.3%。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018元,同比增长8.6%。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2006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平稳进行,年末累计参加并轨人数1,562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3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507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4,761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9人。全县城镇居民享受低保待遇的有584户,共有1,290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通过“爱心超市“发放救济物品12,410件,解决了低保户、困难户的生活困难问题。

社会福利事业较快发展。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2006年,全县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98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物品4,357件,捐赠现金6.3万元。镇内有敬老院4家,拥有床位260张,收养各类人员150人入住。

十一、环保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验收合格率达75%,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年内治理超标排放锅炉5台,并网3台。环保投资指数达1.7%。取绨镇内港田小烟囱200余台。解决环境污染信访投诉30余起。对重点企业的粉尘污染、镇内噪声扰民等情况采取了强有力的治理措施,极大的改善了我县的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安监管理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深入企业安全检查20余家,达120余人次,消除各类隐患1,700多处,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减少了一般事故的发生。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分别比上年下降19%、87.5%、50%和45%。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