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乌兰浩特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08年,是我市实施“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化”的第一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面落实市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人大十届四次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拼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保持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统计,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6689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385万元,比上年下降14.9%;第二产业增加值247544万元,比上年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969万元,比上年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9.3:40.2:50.5调整为9.9:43.7:46.4。 市场价格稳中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0%。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13593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4480人。在城镇就业人员中,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36672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979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农 业 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种植业方面,2008年开春时节,我市雨水充沛,虽然气温略低,但播种墒情总体尚好,广大农民的春播积极性甚为高涨,加上行政区划变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50895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3600亩,按区划调整后的可比口径计算,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2%和6.7%。全市粮食作物总产量达15000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2.9%。 林业方面。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万亩,义务植树46万株。 牧业方面。2008年全市家畜存栏总头数为166436头( 只) ,比上年增加55785头(只),增长50.4%,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141641(只),比上年增长66.7%,其中乳用牛存栏43063头,比上年增长8.4%。全年肉类产量达7538吨,比上年减少3347吨,下降30.7%。全年牛奶产量153738吨,比上年增加57915吨,增长60.4%。 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56675千瓦,比上年增长149.2%;各种拖拉机11183台,比上年下降3.4%;化肥施用量(折纯)13271吨,比上年增长33.5%;农村用电量128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2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大幅度提速,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17859万元,比上年增长2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0387万元,比上年增长20.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5.6,比上年提高60.3点。产品销售率95.1%,比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9685万元,比上年增长22.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0.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5571万元,比上年增长105.3%。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9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2071万元,比上年增长92.2%。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仍然集中在第二、三产业,仅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就达到66.2%。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社会公路货运量615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 53726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253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22312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24673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908万元;电信业务收入21765万元。全市电话用户84278户,其中:住宅电话38243户;公用电话9131部。手机用户320713户;宽带用户21086户。 全年接待游客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亿元,增长32.3%。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势强劲。全年消费品零售额为341967万元,比上年增长2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59768万元,比上年增长27.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8854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他行业零售额13345万元,比上年增长9.6%。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80578万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22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1.9%。财政支出87042万元,比上年增长52.3%。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各项存款余额947760万元,比上年增长36.9%;各项贷款余额520863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7523万元,比上年增长38.4%;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6172元,比上年增长28.4%。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财险保费收入1329.1万元;已决赔案金额1323.4万元。人险保费收入11920万元;支付人险赔款4912万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普通中学在校生26035人,比上年下降3.5%。初中升学率77.8%。中等职业在校生7228人,比上年增长62.5%,小学在校生21079人,比上年增长8.4%,小学升学率10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全市共有幼儿园63所,在园幼儿2381人,其中公办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1078人。17所学校开设学前班,在校学前班幼儿1823人。 全市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10.7万册,借阅人次14.3万人次。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78个,各类医院11个,其中:镇卫生院6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684张,卫生技术人员2991人。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平稳。全年出生人口2735人,人口出生率8.17‰,人口死亡率2.29‰,人口自然增长率5.88‰,比上年提高0.61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315492人,比上年增加3335人,增长1.1%。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达到23819元,比上年增长2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0元,比上年增加830元,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4670元,比上年增加350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2%。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29.8%,农村为49.3%。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454人,比上年末增长8.4%,其中:参保职工为28608人;离退休人员为8846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510人,比上年末增长9.9%,其中:离退休人员为8229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138人,与上年末持平。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1210人,比上年末增长5.1%。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6488人,比上年末增长24.1%。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68876个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上年增长12.8%,参合率达99.6%(按常住人口计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491.1万元,受益14943人(次)。全市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23567人,比上年增长29.7%;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9646人,比上年增长234.9%。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拥有床位548张,年末在院人数63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