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延吉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综合供水能力18.6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达3077万立方米,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95.8%。城市连片供热面积不断扩大。截至年末,全市集中供热已达514.8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9.9%。全市煤气供气总量14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8.1%;年末煤气用气达1.07万户,增加了3700户;年末液化气用户达4.87万户,煤气液化气普及率达70.0%,比上年末上升14个百分点。 继续抓紧园林绿化与美化工作,城市环境卫生面貌有较大改观。全年植树3万株,其中动员义务植树7274棵。年末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900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45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4.4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24.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5.7%。 大力加强对城区内大气、噪声和“三废”的治理,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当年大气总悬浮微粒的日平均值为0.292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0.033毫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9.4%;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83.3%;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6.05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面积达20.09平方公里。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1999年末,延吉市总人口3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8万人,人口总增长率12.56‰,比上年下降0.17个千分点。全市人口增长已连续二年低于5000人。 全市非农业人口33.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32人,增长1.5%。非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86.5%,城市化水平仍呈上升趋势。 在全市总人口中,朝鲜族人口22.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朝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8%,较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汉族人口15.07万人,增长1.8%,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满族人口0.67万人,增长2.7%,占总人口的1.73%,比重略有上升。 在全市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9.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64人,增长1.1%,占总人口的49.58%,比重较上年末下降了0.06个百分点;女性人口19.46万人,增加2653人,增长1.4%,占全市总人口的50.42%。当年女性人口增长仍然略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例为98.35(女性为100,下同)。 当年全市人口死亡率为4.77‰,比上年下降0.21个千分点;出生率达7.71‰,比上年提高了0.5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4‰,提高0.79个千分点。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9.8%,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市城区人口35.0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5%,城区人口占总人口的90.82%;郊区人口3.54万人,下降0.8%。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6人,比上年末增加4人,其中城区11070人,增加161人;郊区为27人,接近上年同期值。 职工收入增长较快。截止年末,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累计达7.76亿元,虽然当年职工人数减少4300人,工资总额却仍比上年增加0.45亿元,增长6.2%。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工资总额5.72亿元,比上年下降0.9%;集体经济单位职工工资0.49亿元,增长2.1%;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工资1.55亿元,增长47.2%。当年发放离岗职工生活费总额3804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1999年,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有明显反差。当年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农民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费收入则有所下降。 据对我市农村经济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延吉市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622元,比上年增长35.3%,其中小营乡突破3000元大关,达到3100元。当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02元,比上年增加332元,增长28%。其中:食品人均支出952元,增长60%;衣着人均179元,增长5%;住房人均38元,下降47%。 据延吉市城市调查队居民生活资料显示:199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3元,比上年下降5.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下降4.4%。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人均收入7775元,下降2.9%;个体经营者人均9475元,下降22.2%;集体经济单位职工人均5521元,增长13.4%;离退休人员人均6855元,增长2.8%;其它就业者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则有所增长。当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66元,下降8.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下降7.8%。从居民家庭八大类消费性支出增幅来看,当年除居住类支出比上年增长外,其余的各类支出均出现下降。其中食品类人均消费支出1474元,比上年下降6.1%;衣着类人均支出695元,下降15%;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人均支出230元,下降17.9%;医疗保健类人均支出311元,下降6.9%;交通与通讯类人均支出284元,下降8.2%;娱乐文教服务类人均支出457元,下降18%;杂项商品和服务类人均支出267元,下降2.1%;居住类人均支出348元,增长11%。 社会福利事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1所,福利床位346张,收养人员346人。全市城乡各种救济对象当年得到政府固定救济3091人,抚恤1693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价值量指标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