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蛟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5 吉林市蛟河市统计局

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据商务局统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1710万美元;自营出口创汇328万美元。

八、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45.5亿元,比年初增加1.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2亿元,比年初增加0.5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9亿元,比年初增加1.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8.7亿元,比年初增加1.5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总收入216.4亿元,增长27.5%;现金总支出222.3亿元,增长25.9%;全年净投放货币5.9亿元,比上年下降13.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坚持以“创优”建设为主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年末,全市有小学  147所,在校学生30560人,专任教师2980人;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22788人,专任教师164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21人,专任教师27人;幼儿园125所,在园幼儿5624人,专任教师324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业绩。通过全面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活动,提高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水平和能力。2007年全市开展各级各类适用技术培训1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达5.4万人。

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工作的资金投入,把科技投入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纳入财政预算以保证。全年下拨科技三项经费331万元,占全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5%。

积极组织申报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全年组织申报了黑木耳产业化生产等7个国家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目前已有6个项目立项、1个待批,是历年来立项和争取上级科技资金最多的一年。

十、卫生、文化和体育

卫生事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医政管理、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绩显著。2007年,我市分别获得了省和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市)称号。

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25个,卫生技术人员1395人,床位116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卫生技术人员1289人,床位1149张。

2007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25.3万人,参合率为 90.02%,比2006年提高4.54个百分点,其中民政部门为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共9312人出资参加了合作医疗。1—12月份,就诊人次为12.8万人次,占参合人数的50.42%,报销金额1498万元。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全市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年内,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长白山金秋红叶旅游节大型文艺演出;组织开展了新年音乐会等六项大型“三节”文化活动以及“蛟河之夏”、“红叶之秋”和“老歌新曲大家唱”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有效开展文化体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年内,启动了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工程。深入抓好农村文化体育“五个一”基础工程建设,完成了30个村的文体广场、村文化室、农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艺队伍的创建工作。

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加强对各类体育团体及晨晚练点的日常管理,全市有组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达到了20次以上。

开展竞技体育活动。举办了全市老年人运动会、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积极为上级培养、选拔、输送体育人才,为备战省16运做准备,已完成参加省16运的12名运动员的注册工作。

十一、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与管理力度显著加大。投资12.5亿元,强力推进以新区为主的城市建设。浦东大街北段、深圳大街等3条道路完成路基工程,创业路、红星大道北段、北京路中段等9条道路和新兴大桥竣工通车。2024米城防二期全部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114栋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住宅楼交付使用。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占地76万平方米的城市棚户区改造;投资6300万元,全面启动156栋60万平方米煤矿棚户区搬迁住宅楼建设。积极实施东山棚户区改善工程和城市供水主管网改造。新建农村公路123公里,江黄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完工。落实长效机制,以环卫保洁、亮化美化为标志的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54951人,比上年减少1560人。全年出生人口4385人,出生率为9.62‰,比上年上升1.4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190人,死亡率为4.81‰,比上年上升0.5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2%,比上年上升0.96个千分点。市区(7街)人口为18637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3073人,农业人口73304人。

2007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市总人口 454951 100.00

其中:非农业 173794 38.20

农 业 281157 61.80

其中:男性 232258 51.05

女性 222693 48.95

其中:0-18岁 72828 16.01

18-35岁 117178 25.76

35-60岁 202192 44.44

60岁以上 62753 13.79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159元/人。年,比上年增长37.6%。据城市居民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43元,同比增长22.8%;据农业局统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6元,同比增长15.2%。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为17483名城市低保人员发放低保金2416万元、为15211名农村低保人员发放低保金542万元。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达到36014人,全年发放养老金13059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572人,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126万元;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