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丰满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我区社会经济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五区一化”的发展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全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国民经济 (一) 、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26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63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068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928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三次产业之间结构比例为8.0:32.8:59.2。 2003年,我区全口径财政收入为8095万元,财政支出为14910,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2 %,全区可支配财力为13354万元,人均可支配财力为18478元。 招商引资工作卓有成效。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63个,实际到位资金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域外项目为63个,到位资金为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在招商引资项目中,千万元以上落地项目有67个,5千万以上落地项目有21个,亿元以上落地项目有9个。 (二) 、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为44179万元,同比增长14.3%(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6.9%),200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9611公顷,比上年减少401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1493公顷,玉米播种面积为3105公顷,蔬菜种植面积为2467公顷,水果实有种植面积为1546公顷。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为13896万元,比上年增长19.2 %, 粮食总产量为35052吨,比上年下降0.3%,其中:水稻产量为10394吨,比上年下降9.3%;玉米产量为20500吨,比上年下降0.5%。全年蔬菜产量为62725吨,比上年增长1.1%;全年水果产量为9271吨,比上年增长34.9%。 畜牧业迅速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为24595万元,比 上年增长3.8%,全年大牲畜存栏为36998头,出栏为25892头。生猪全年存栏为60420头,出栏为100126头,肉类总产量为15465吨,比上年增长4.0 %;奶类总产量为19401吨,比上年下降5.5 %;蛋类总产量为12543吨,比上年增长4.1%。 渔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年渔业产值为3982万元,比上年增长34.6%,水产品产量为3550吨,比上年增长0.6 %。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在工业兴区和招商引资政策的带动下,我区的工业企业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规模工业整体素质提高。全年全区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31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0%,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81990万元,比上年增长40.0%,规模工业已发展到21户,全年规模工业产值为101998万元,比上年增长45.5%,规模工业增加值为30660万元,比上年增长46.0%。规模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101155万元,比上年增长45.5%,工业资金利税率为6.2%,比上年提高1个白分点。 建筑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为24860 万元,比上年下降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我区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01596万元,比上年增长69.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6725 万元,比上年增长183.0 %;技术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9 %;其他投资完成89195万元,比上年增长79.6%;房地产投资完成22876万元,比上年下降20.7%。本年房屋施工面积为1148395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411078平方米。本年房屋竣工面积215640 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61460平方米。 (五)、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92850 万元,比上年增长2.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9.2%。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均较快发展。2003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为54405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商业餐饮业增加值为69480万元,比上年下降8.4%;房地产业增加值为31124万元,比上年下降11.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为37841万元,比上年增长21.5%。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是我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行 业,发展比较平稳。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0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按行业分组,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148263万元,餐饮业零售额为52737万元。 (六)、城乡个体、私营经济稳步发展。据区经贸局统计,2003年全区个体私营业户达到14650户。其中:私营企业706户,个体企业13944户。 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5.1亿元,同比增长31.7%。 二、 社会发展 (一)、科技、教育 科技工作成绩突出。全年列入市级以上科技发展项目11项,全年推广科技成果新技术10项。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合并后全区有各类学校50所,其中:中学校有11所,小学校有3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总数为30381人,其中:中学在校学生数为12438人;小学在校学生数为17921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数为22人。2003年毕业生总数为7570人,其中:中学毕业生为3913人,小学毕业生为3657人,特殊学校毕业生为0人。全区教职员工总数为1853人,其中专任教师为1514人,学龄前儿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区有各类幼儿园60所,在园儿童为4207人,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达到341人。 (二)、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平稳发展。全区有文化馆1个,有图书馆1个,图书拥有量为0.85万册。有体校1所,在校学生有25人,等级裁判员3人,专职教练员3人,全年举办区级以上体育比赛7次,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3枚。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有卫生机构9个,编制医疗床位525张,卫生技术人员为363人,全区每千人拥有病床2.7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人。 (三)、城市公用事业成绩显著。全年义务植树198万株,新增绿地8公顷,植草坪80000 平方米。 三、人民生活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3年,我区总人口为190193人(计生人口),比上年减少7431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6238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6%,女性人口为93955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49.4%。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3‰,比上年下降0.69个千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02人,人口出生率5.79‰,死亡人口869人,死亡率4.56‰。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4065人,比上年增加828人,增长1.0%;非农业人口106128人,比上年减少8259人,下降7.2 %,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5.37%,一胎率达81.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