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龙潭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4 吉林市龙潭区统计局

2006年,龙潭区委、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五、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龙潭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据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①(现价)389489万元(初步核算数据),比上年增长24.2%(按可比计算增长2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027万元,增长11.1%;第二产业增加值146219万元,增长4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5243万元,增长16.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38:42(上年为22:33:45)。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同步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5100万元,同比增长7.3%,占GDP比重为19.3 %,全区可支配财力为27707万元,人均可支配财力为30126元。

农  业

2006年,深入贯彻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农业取得较好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品质效益提高,粮食再获丰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5%。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0079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1391公顷,比上年增加536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8820公顷,玉米播种面积为1609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为4621公顷,水果实有种植面积为1564公顷。

农作物丰产。全年实现农业产值59410万元,与上年增长13.5%。粮食总产量216476吨,增长29.7%,其中:水稻73894吨,增长14.9%,玉米139138吨,增长39.4%,全年蔬菜产量为258652吨,比上年增长49%;全年水果产量为28858吨,比上年增长2.1%。

畜牧业迅速发展。全年实现牧业产值57481万元,比上年增长56.6%。,全年大牲畜存栏为98009头。生猪全年存栏为128898头,出栏为277338头,肉类总产量为50157吨,比上年下降14.9 %;奶类总产量为7986吨,比上年增长2.5%;蛋类总产量为10296吨,比上年下降11.2%。

渔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年渔业产值为839万元,增长4.5%,水产品总产量1060吨,比上年下降9.4%。

工业

2006年,我区的工业企业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规模工业整体素质提高。全年全区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43.27亿元,比上年增长41.03%,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2.67亿元,比上年增长40.8%,规模工业发展到52户,增加11户。全年规模工业产值②为25.83亿元,比上年增长9.45%,规模工业增加值为87249万元,比上年增长-2%。规模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214661万元,比上年增长0.19%,规模工业利润总额为16897万元,比上年增长65%。

建筑业

建筑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1322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完成增加值10100万元,同比增长26.1%。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7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本区(不包括吉化两集团)完成65.1亿元,同比增长53.4%,其中城镇投资479998万元,农村投资110963万元,房地产投资26307万元,公路投资33721万元;吉化两集团完成投资106153万元。

房屋施工面积83.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7.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6.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5万平方米。

在建项目275项,其中,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及单位12个,完成投资135030万元;5千万元以上项目及单位 35个完成投资273138万元;3千万元以上项目及单位 82个完成投资408393万元;1千万元以上项目及单位 188个完成投资564546万元;五百万元以上项目及单位247个完成投资607334万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5亿元。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全区完成招商引资额22亿元,增长10%;引进省外招商项目29 项,引资97767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376万美元。

国内贸易

2006年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消费品市场继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387万元,同比增长16.7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236319万元,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068万元。

二、社会发展

(一)科技、教育

科技工作成绩突出。全年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项,获省无偿资金扶持40万元。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有各类学校71所,其中:中学校有9所,小学校有60所,九年制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总数为22673人,其中:中学在校学生数为7576人;小学在校学生数为15069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数为28人。2006年毕业生总数为6585人,其中:中学毕业生为2878人,小学毕业生为3702人,特殊学校毕业生为5人。全区教职员工总数为1982人,其中专任教师为1790人。

(二)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平稳发展。全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拥有量为2万册。有少儿业余体校1所,在校学生有128人,专职教练员8人,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9枚。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有卫生机构38个,编制医疗床位1877张,卫生技术人员为2133人,全区每千人拥有病床3.8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4人。

(三)城市公用事业成绩显著。全年义务植树44万株,植草坪10万平方米,栽花8万株,目前全区绿地面积1490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9.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7%。

三、人民生活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6年,我区总人口为489720人(户籍人口),比上年减少2410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48186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7%,女性人口为241534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9.3%。全年出生人口2830人,人口出生率5.78‰,死亡人口2081人,死亡率4.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3‰,比上年上升0.78‰。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86365人,比上年增加281人,增长0.15%;非农业人口303355人,比上年减少2691人,下降0.88 %。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职工工资

农民和职工生活水平较去年有所提高。2006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现金收入)达4203元,比上年增加496元,增长13.38%。全区年末从业人员人数(劳资口径,下同)为23054人,比上年增加3506人,其中:国有经济职工人数为6561人,集体经济单位职工人数为9793人,其他经济单位职工人数为6700人。全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300883千元,比上年增加37.78%,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劳动报酬为94165千元,比上年增加15%,集体经济单位职工劳动报酬为125239千元,比上年增加46.65%,其他经济单位职工劳动报酬为81479千元,同比增长49.34%。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577元,比上年增长10.82%,其中:国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4446元,比上年增长29.11%,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11699元,比上年增长19.46%,其他类型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12161元,比上年增长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