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龙潭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龙潭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国民经济 (一)综合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据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31.37亿元①(根据国家统一要求,统计公报按经济普查数据和新的核算口径计算,并作为新一年的基数。按原口径计算完成63.5亿元,现价增长23.3%),比上年增长20%(按可比计算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12.4%;第二产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29.8%;第三产业增加值14.3亿元,增长17.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2:33:45。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同步增长,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为6.9亿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2.1 %,全区可支配财力为19421万元,人均可支配财力为21082元。 国企改革 2005年,龙潭区的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到位”的工作目标,加强领导,统筹兼顾,规范运作,积极做好群众稳定工作,全面完成了国企改革攻坚任务。列入省改革攻坚计划的4户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改制目标任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国企改革攻坚优秀单位。 一是整体改制到位。4户企业中,进入破产程序外,其余3户均实现整体出售,新企业已经正常运转。二是债权债务处理到位。通过清产核资共清理总计3100万元的债权,对其中1600万元不良债权进行了清收和处置。企业不良金融债务3655万元,通过回购基本得到了化解。企业拖欠职工债务1154万元,目前已现金偿还240万元,协议偿还914万元。三是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位。参加并轨的职工都与改制企业解除和终止了劳动关系,并在区劳动局办理了相关手续,经济补偿金已全部兑现完毕,职工养老保险等问题也一并移交到市社保公司,使离退休人员工资和待遇得到了保障。四是国有资本退出到位。4户国有企业属于小型改制企业,按照国有资产全部退出原则,基本是整体出售,1户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实现了国有资本全部退出。 民营经济 2005年,全区民营经济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平稳,增长速度和运行质量同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均好于上年同期。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52105万元,同比增长79%;规模以下民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94380万元,同比增长26.4%;民营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营业额为281738万元,同比增长18.69%;民营建筑业主营业务收入为9552万元,同比增长26%;民营交通运输仓储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3384万元,增长率达到20.6%;民营社会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45695万元,同比增长21.2%。 农 业 2005年,深入贯彻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农业取得较好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品质效益提高,粮食再获丰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0855公顷,比上年增加1305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8328公顷,玉米播种面积为1638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为4143公顷,水果实有种植面积为1411公顷。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52329万元,与上年增长-0.7%。粮食总产量166947吨,增长3.6%,其中:水稻63452吨,下降7.3%,玉米99847吨,增长3.4%,全年蔬菜产量为258652吨,比上年下降11.2%;全年水果产量为28263吨,比上年增长1%。 畜牧业迅速发展。全年实现牧业产值36716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全年大牲畜存栏为103719头。生猪全年存栏为143960头,出栏为265948头,肉类总产量为58911吨,比上年增长14.2 %;奶类总产量为7793吨,比上年增长44.3%;蛋类总产量为11600吨,比上年增长37.7%。 渔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年渔业产值为627万元,产值803万元,增长28%,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70吨,比上年增长55.6%。 工业 2005年,在工业兴区和招商引资政策的带动下,我区的工业企业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规模工业整体素质提高。全年全区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306885万元,比上年增长30.6%,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90011万元,比上年增长31.8%,规模工业发展到41户,增加15户。全年规模工业产值②为23.6亿元,比上年增长34%,规模工业增加值为89144万元,比上年增长55.49%。规模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214296万元,比上年增长27.8%,规模工业利润总额为10240万元,比上年增长39.2%。 建筑业 建筑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4830万元,比上年增加19.3%,完成增加值12011万元,同比增长16.9%。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85亿元。其中本区(不包括吉化两集团)完成42.43亿元,同比增长54.8%,其中城镇投资265008万元,农村投资107026万元,房地产投资37070万元,公路投资15158万元;吉化两集团完成投资254250万元。 房屋施工面积10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6.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9.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3万平方米。 在建项目238项,其中,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及单位7个,完成投资81490万元;五千万元以上项目及单位 27个完成投资169210万元;1千万元以上项目及单位 120个完成投资346472万元;五百万元以上项目及单位188个完成投资409104万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30.6亿元。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全市完成招商引资额20.28亿元,增长12.47%;引进省外招商项目58 项,引资97755万元。直接利用外资557.2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87.23万美元。 国内贸易 2005年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消费品市场继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800万元,同比增长16.6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205919万元,餐饮业零售额实现71881万元。 二、社会发展 (一)科技、教育 科技工作成绩突出。全年列入市级以上科技发展项目4项,全年推广科技成果新技术7项。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有各类学校80所,其中:中学校有9所,小学校有67所,九年制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总数为25168人,其中:中学在校学生数为7831人;小学在校学生数为17307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数为30人。2004年毕业生总数为6868人,其中:中学毕业生为3146人,小学毕业生为3722人,特殊学校毕业生为0人。全区教职员工总数为2314人,其中专任教师为217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