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龙潭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我区社会经济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加快一个发展,推进四个战略,实现三个突破”的发展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全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国民经济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506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6321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022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6%;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8512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三次产业之间结构比例为14:45:41。 2003年,我区全口径财政收入为13633万元,财政支出为1729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 %,全区可支配财力为17683万元,人均可支配财力为19000元。 招商引资工作卓有成效。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42个,实际到位资金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域外项目为63个,到位资金为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在招商引资项目中,千万元以上落地项目有34个,5千万以上落地项目有6个,亿元以上落地项目有3个。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93895万元,同比增长2.5%(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8.0%),200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9236公顷,比上年增加163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7353公顷,玉米播种面积为1611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为4552公顷,水果实有种植面积为1076公顷。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为462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7%,粮食总产量为150566吨,比上年下降7.1%,其中:水稻产量为51917吨,比上年下降8.6%;玉米产量为95613吨,比上年下降6.8%。全年蔬菜产量为162931吨,比上年下降30.2%;全年水果产量为23614吨,比上年增长12.9%。 畜牧业迅速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为43661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全年大牲畜存栏为67483头,出栏为58431头。生猪全年存栏为137311头,出栏为211886头,肉类总产量为48072吨,比上年增长16.5 %;奶类总产量为6345吨,比上年增长120%;蛋类总产量为3749吨,比上年下降52%。 渔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年渔业产值为619万元,比上年增长20%,水产品产量为550吨,比上年增长16 %。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在工业兴区和招商引资政策的带动下,我区的工业企业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规模工业整体素质提高。全年全区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664218万元,比上年增长41.1%,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96102万元,比上年增长41.2%,规模工业18户,全年规模工业产值为110227万元,比上年增长23.4%,规模工业增加值为35355万元,比上年增长34.8%。规模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88208万元,比上年增长44.4%,规模工业利润总额为4295万元,比上年增长81.3%。 建筑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为5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我区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07417万元,比上年增长7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5710万元,比上年增长120.8%;技术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533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7 %;其他投资完成40952万元,比上年增长97.7%;房地产投资完成45425万元,比上年增长1.4%。本年房屋施工面积为855255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313455平方米。本年房屋竣工面积636217 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07769平方米。 (五)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85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1.1%。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均较快发展。2003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为22314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商业餐饮业增加值为96363万元,比上年增长17.4%;房地产业增加值为12718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为537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2%。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是我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行业,发展比较平稳。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23551万元,比上年增长5.7%,按行业分组,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94964万元,餐饮业零售额为28587万元。 二、社会发展 (一)科技、教育 科技工作成绩突出。全年列入市级以上科技发展项目4项,全年推广科技成果新技术7项。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有各类学校99所,其中:中学校有15所,小学校有8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总数为29482人,其中:中学在校学生数为8681人;小学在校学生数为20747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数为54人。2003年毕业生总数为8090人,其中:中学毕业生为3050人,小学毕业生为5032人,特殊学校毕业生为8人。全区教职员工总数为2373人,其中专任教师为1982人。 (二)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平稳发展。全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拥有量为1.42万册。有少儿业余体校1所,在校学生有156人,专职教练员7人,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6枚。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有卫生机构15个,编制医疗床位1716张,卫生技术人员为2310人,全区每千人拥有病床3.4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人。 (三)城市公用事业成绩显著。全年义务植树45万株,植草坪40万平方米,栽花26万株,目前全区绿地面积1490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9.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7%。 三、人民生活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3年,我区总人口为505519人(公安人口),比上年减少2889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55494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5%,女性人口为250025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9.5%。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1‰,比上年下降0.85个千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505人,人口出生率4.94‰,死亡人口2092人,死亡率4.13‰。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92224人,比上年减少946人,下降0.5%;非农业人口313295人,比上年减少1943人,下降0.6 %。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职工工资 我区农民和职工生活水平较去年有所提高。2003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63元(新口径),比上年增加333元,提高10%。全区年末从业人员人数(劳资口径,下同)为16904人,比上年减少2000人,其中:国有经济职工人数为6899人,集体经济单位职工人数为9332人,其他经济单位职工人数为673人。全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155123 千元,比上年增加3.6 %,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劳动报酬为75920千元,比上年增加6.4%,集体经济单位职工劳动报酬为74248千元,比上年下降2.4%,其他经济单位职工劳动报酬为4955千元。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516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国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948元,比上年增长6.7%,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8538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他类型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7363元,比上年增长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