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阜新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656.6万元,比上年减少7.8%。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350.7万元,减少24.9%;健康险和意外险保费收入256.5万元,减少30.9%;财产险保费收入875.5万元,增长23.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2.1万元,减少50.2%;健康险和意外险赔款和给付203.3万元,增长11.8%;财产险赔款368.5万元,减少32.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46所。在校生43630人,本年招生16164人,毕业生12596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9%、18.8%和11.6%。农职中学2所,在校生1830人,本年招生920人,毕业生24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3.3%、31.1%、13.7%和-58.7%。普通小学444所,在校生61487人,本年招生9503人,毕业生11769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3%、-4.2%、-9.4%和5.7%。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4人。幼儿园35所,在园人数9510人,比上年减少9.9%。 基础教育和“普九”成果进一步提高。本年又有5所学校进入省级标准化农村初中行列,总数已达到22所。有2所学校被评为阜新市“模范学校”,5所村小学达到市级标准化学校水平。撤并村小26所、初中1所,扩大了学校规模。辍学率控制在1.7%左右。初升高考试成绩优异,有4名考生成绩名列全市前10名,全县有21名考生总成绩超过500分。高考录取率为94.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有1861名学生考入高等院校。其中,有3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1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科技信息中心自主开发了“科技之窗”网页,安装专家系统,升级村村通系统,构筑多功能、立体、平民化的信息平台。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4户,参与民间资本与科技项目对接企业4户,1户被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户企业技术通过省级鉴定。获科技进步奖6项。在中国国际专利与产品交易会上,有三户企业荣获金奖,1户企业荣获创新奖。申请专利14项。全年共培训劳动力20万人次,举办各类学习班60余期,赶科普大集7场次,发放科技图册5万册,挂图50套,推广新技术10项、新品种10个。 九、文化和卫生 全年民族艺术团创作演出200场,观众30万人次;放映电影3900余场,观众达420万人次;县图书馆图书流通3万册次,接待读者1500人次。农村文化站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乡镇文化中心总面积4500平方米。藏书量25万册,其中,农村达17万册。 年末,全县有电视转播台34座。新增有线电视村34个,新增有线电视户10000户,分别达到202个村,43000户。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县广播电台开通“生活娱乐”频道,增加电台节目播出时间,听众数量大幅度增加。 全县有卫生机构75个,卫生技术人员1400人,实有医疗床位971张。 卫生监督力度加大。全年对12类食品进行了监测,监测样品205份,合格率为95%;对餐具消毒效果监测1773件,合格率为90%。处罚违反食品卫生法的单位55户。取缔无证行医5个;清理外来游医11人;没收药品、医疗器械价值6千元。新生儿基础免疫卡介苗接种率99.18%,小儿麻痹糖丸服苗率99.56%,白百破疫苗接种率99.5%,麻疹疫苗接种率98.95%,乙肝疫苗接种率100%,乙肝24首针24小时及时率96.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8%,住院分娩率97.6%,围产儿死亡率4.3‰,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数为0,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4‰。儿童系统管理率95.9%,婴儿死亡率为11.42‰,新生儿死亡率7.2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3.49‰。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孕产妇死亡率17.2/10万。 十、人口和计划生育 年末,全县总人口7314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252人,占12.3%;农业人口641211人,占87.7%。在总人口中,18岁以下155359人,占21.2%;18——35岁208109人,占28.5%;35——60岁284820人,占38.9%;60岁以上人口83175人,占11.4%。全年出生人口6379人,出生率8.72‰;死亡人口4507人,死亡率6.16‰;自然增长率为2.56‰。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县有已婚育龄妇女162496人。全年计划生育率99.73%;综合节育率为93.68%。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元,比上年增长43.4%。年末,在岗职工26202人,比上年增长0.6%,在岗职工年均货币工资6838元,比上年增长7.9%。 全年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3286人,其中,第一产业386人,第二产业879人,第三产业2021人。劳务输出110437人(次)。为5544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救济金156万元。开设并轨人员培训班21个班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102人。为101名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3485人,清理陈欠养老保险费420万元。劳动保险,全年收缴保费1255万元,支付养老金2702万元。机关事业保险,参保112户,涉及职工5006人,收缴保费1172万元,失业保险参保212户,收缴保费131万元,支付养老金1272万元。医疗保险参保单位141户,参保职工11158人,收缴保费265万元,支付医药费101万元。农村社保缴费788万元,支付农民养老金40万元。投资750万元,用于解决城乡特困户生产生活困难。为384户特困户建房。投资135万元,对全县11所敬老院进行改造;投资284万元,新建2184平方米敬老中心楼。全县共有城镇居民1527户、3156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城乡居民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3.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4平方米,增长0.9%。 注: 1、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邮电业务总量完成额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