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4 兴安盟统计局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386万元,比上年有所下降。

利用外资历增加,全年新增三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国外资金1001.7万美元。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各项存款和贷款大幅度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5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工业贷款9.47亿元,增长12.2%,商业贷款36.90亿元,增长19.9%,农业贷款2.50亿元,增长38.7%。

保险业有了较大发展,1997年全盟承保额达47.19亿元,保费收入0.54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11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2422万元。全年保险赔款支出2298.3万元,比上年增长35.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盟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076人,比上年增长3.7%;1997年末全盟国有科研机构18个;年内取得科研成果28项,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28项。

教育事业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发展,全盟大中专在校生(含成人)3950人,其中:少数民族1127人。职业中学在校生7182人,其中:职业高中在校生4335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1979人,比上年增长2.9%,其中:少数民族5886人,比上年增长7.0%。1997年全盟升入普通高校学生992人,升入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生1185人。九年义务教育继续加强,年内普通初中在校生74511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少数民族34165人,比上年增长3。5%,小学在校学生176055人,比上年减少3.5%,其中:少数民族83083人,比上年减少2.6%,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47%,比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小学毕业升学率达89.89%,比上年提高4.27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盟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从业人员276人,演出426场,其中:在农村演出339场。全助拥有文化站92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个博物馆6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6个,藏书量达21.4万册。年末全盟有广播中波台、转拥播台4座,调频广播台站19座;电视台、转播台和插转台98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85.9%和88.0%。盟级报刊发行量达1.65万份。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1997年全盟共有卫生机构(含个体)319个,在卫生机构中有医院、卫生院109个,其中:乡镇卫生院60个。年末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3919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102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671人。全盟共有妇幼保健机构6个,妇幼卫生技术人员177人,卫生防疫机构8个,卫生防疫技术人员466人。

体育事业继续加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盟召开县以上体育运动会7次,参加运动员达8418人,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占91.52%以上,其中,优秀占18.39%。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加快,年末环境保护系统职工人数达110人,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环境监测人员66人。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本年竣工治理污染项目11个,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额达4534.7万元。城镇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年末全盟城镇公共绿地面积86公顷,垃圾无害处理量达10万吨,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66.6%。建立自然保护区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建立生态示范区1处,关停取缔“十五小”企业4家,关停取缔率达100%。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公安年报统计,全年出生人口17869人,人口出生率为11.18‰,死亡人口6906人,死亡率为4.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4‰。年末全盟总人口1601815人,比上年增长6696人,其中:城镇人口508351人,占31.7%,乡村人口1093464人,占68.3%。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1997年全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60元,比上年增加505元,增长17.6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0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730元,比上年增加102元,增长6.2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08%。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职工资总额达75194.7万元,比上年增长6.49%,职工平均工资4235元,比上年提高7.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提高2.99%。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1997年,全盟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7.45万平方米,农村牧区竣工住宅面积12.83万平方米。

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年末全盟有60120人参加养老保险,12092人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963张,收养874人,社会救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居民得到国家救济的达8.1万人次;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