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10-03-03 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统计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工业振兴的机遇,全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旅游业发展进程,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使全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推动了小康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综合

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2343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56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56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21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三次产业呈现出均衡、协调发展的势头。

二、农林牧渔业

2005年我市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及时兑现粮食补贴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达10.03亿斤,比上年增长61.6%,创历史最高水平。

牧业生产快速发展,肉羊、肉牛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231万头(只),比上年增长51.6%。其中:大小牲畜存栏203万头只,比上年增长62.7%;羊存栏182万只,比上年增长了67.0%;生猪存栏28万口;奶牛存栏6.8万头,全年牛奶产量15.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2.4%。

渔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三、工业

2005年全市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势头,依托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其中以玖龙浆纸扩建、热电厂机组扩能改建、宏裕农药扩建项目的建成投产,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166512.7万元,同比增长4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162048.8万元,同比增长42.1%。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63256.5万元,同比增长4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61573.3万元,同比增长4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87.66%,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企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3.38,比上年同期高46.48点,实现利润总额7747.6万元。玖龙兴安纸业、伊利乳业、淳江油脂、农药制品等工业企业的拉动作用尤为突出,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投资拉动作用充分显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0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083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88508万元,比上年增长85%;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9821万元,比上年下降33.0%;房地产完成投资4645万元,比上年下降45%。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投资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我市重点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力度加大,使我市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新高。项目带动战略的强劲拉动作用突出体现,电力、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五、商贸、物价、旅游

消费需求继续升温,社会购买力十分旺盛,市场商品销售持续快速增长,旅游、假日、餐饮业等成为拉动我市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消费品市场带来了勃勃生机,商品市场总体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06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053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餐饮业1268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全年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101.6%。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52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2.67亿元。

六、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拥有普通中学37所,其中:初级中学24所,初中在校生17031人;高级中学5所,高中在校生5352人。小学校148所,小学在校生21152人。幼儿园47个,在园儿童3243人。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6396人。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条件明显改善。2005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0个,床位1507张,卫生技术人员1456人。

七、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就业政策,全面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保障功能日趋增强,各项增资措施及时兑现,社保资金的落实到位,使全市职工收入稳步增加,2005年全市在岗职工24244人,工资总额为28360万元,在岗职工年人均报酬129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38元,比上年增长14.8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60元,比上年增长20.9%。

八、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增加较快。2005年财政总收入2214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190万元。财政支出44999万元。

九、人口

2005年全市总人口431013人,农业人口265014人,非农业人口16599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47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