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10-03-03 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统计

2004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开放”的战略方针,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工业振兴的机遇,全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旅游业发展进程,攻坚克难,务实创新,狠抓落实,使全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推动了小康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综合

据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5.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0.1%。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三次产业呈现出均衡、协调发展的势头。

二、农林牧渔业

2004年我市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种植业基地,克服严重旱灾为主的多种自然灾害,种植业内部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粮经饲种植结构日趋合理,粮食产量达1.9亿公斤,比上年增长61.6%。牧业生产快速发展,肉羊、肉牛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5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43.8%。其中:大小牲畜存栏125万头,比上年增长54.8%;羊存栏109万只,比上年增长了56.7%;生猪存栏为16万口;奶牛存栏5万头,全年牛奶产量9.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1.3%。渔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三、工业

2004年全市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势头,坚持工业强市的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43681.9万元,同比增长41.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41288.9万元,同比增长39.8%。产品销售率达到86.18%,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企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继续提高。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6.11,比上年同期高20.7点,实现利润总额3649万元,比上年增长88.1%,玖龙兴安纸业、伊利乳业、淳江油脂、农药制品等工业企业的拉动作用尤为突出,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首次突破10亿元。200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862万元,比上年增长42.06%。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7816万元,比上年下降8.05%;更新改造完成投资44285万元,比上年增长163.5%;房地产完成投资8809万元,比上年增长273.7%,是历年增长最快的年份。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投资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我市重点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力度加大,使我市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新高。项目带动战略的强劲拉动作用突出体现,电力、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五、商贸、物价、旅游

市场商品销售持续快速增长,旅游、网络等新兴消费热点和八大专业市场成为拉动我市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消费品市场带来了勃勃生机,大大方便了广大消费者。200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0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705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餐饮业853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全年市场物价略有上涨,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102.2%。旅游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确立,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0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3405万元。

六、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市拥有普通中学36所。初级中学25所,初中在校生18505人;高级中学3所,高中在校生4668人。小学校161所,小学在校生23214人。幼儿园50个,在园儿童3580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954人。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条件明显改善。2004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8个,床位1502张,卫生技术人员1494人。

七、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由于各项增资措施的出台,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社保资金的落实到位,使全市职工收入稳步增加,2004年全市在岗职工22617人,工资总额为25707万元,在岗职工年人均报酬106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6元,比上年增长14.0%。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82元,比上年增长47.8%。

八、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增加较快。2004年财政总收入2004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368万元。财政支出40143万元。

九、人口

2004年全市总人口435154人,农业人口270746人,非农业人口16440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66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