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林西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赤峰市林西县统计局

重点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4个,其中建成投产1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90万元,占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37.8%,大井矿区3户有色金属采选矿业扩建,白音罕山矿冶公司铅冶炼技改项目,世杰矿产品公司、宝盖沟选场扩建项目、金鼎铜业公司铜冶炼扩建项目、明仁有色公司锡冶炼扩建项目、丰源矿冶炼公司莹石矿选场扩建项目、富民农产品开发公司新建年产10000吨土豆淀粉生产线、双兴矿业公司铜锡选场、太平多金属矿业公司选场、森泉化工有限公司糠醛加工项目、万通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恒利石油化工石废旧塑料炼油项目、隆康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莹石矿选场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部分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投资效益明显。全年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全部建成投产项目5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达86.4%;新增固定资产102019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91.7%。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日处理铜锡选矿1250吨,粗铜冶炼5000吨,精锡2000吨,日选莹石矿500吨,土豆淀粉1万吨。城区主干道路改造21万平方米,亲扩建设二级油路67公里,三级油路50公里。城镇住宅竣工面积207500平方米,农村牧区竣工住宅10.5万平方米。农网一期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中心变电站易地搬迁、新林镇、五十家子镇变电站投入运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销售额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64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4%。分城乡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达45953万元,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达3046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6%和13.4%。

市场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呈现三个明显变化的趋势,餐饮业持续升温,餐饮业零售额增长最快达11691万元,增速达21.0%;居住、家具、装饰和旅游消费不断扩大,分别比20.1%、17.6%和14.3%;家电和通讯类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分别比上年增长19.7%和20.1%。

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商业布局和经营业态调整步伐加快,企业市场竞争不断强化,专业性市场发展较快。全年集市贸易成效额45236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各类大型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专卖店、物流配送等新型商业发展势头强劲。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承运能力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量平稳增长。全年公路里程达到1564公里,其中公路等级率达到33.8%。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78万吨,比上年增长13.9%;货物运输周转量677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5%。公路客运量68万人,比上年增长11.3%;客运周转量完成488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0%。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通信水平和服务质量继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不变价)4969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431万元,比上年增长20.7%。

年末县内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9000门,比上年增长35.0%。程控电话比重达100%。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20510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6627户,分别比上年下降23.6%和3.4%。已通电话行政村所占比重为100%。移动电话用户达59400户,比上年增长14.2%。全县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达到33.9部/百人。比上年增长1.2%。年末全县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2657户,比上年增长69.5%。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7.4%,旅游收入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三保”工作扎实有效。全年财政总收入15518万元,比上年增长40.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18万元,比上年下降13.2%。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5821万元,比上年下降8.1%。上划自治区收入1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1.3%。上划中央税收收入8074万元,比197.9%。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公共财政的服务保障功能得到加强。全年财政支出497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基本建设支出7210万元,比上年增长66.0%;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1680万元,比上年增长61.0%;城市场维护费支出446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0%。

金融业平稳发展。存贷款规模明显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余额124737万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91521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2465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889866万元,比上年增长52.5%。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支出907478万元,比上年增长55.5%。收支相抵后,货币净投放17612万元。

保险市场波动较大,企业间竞争激烈。锦绣大地、太平濂、中华等五家保险公司代办点进驻我县,分享一部分保险资源。据统计,全县保费收入2699万元,比上年下降53.7%,赔款支出346万元,比上年增长3.9%。

八、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业

教育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育质量、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在巩固和完善教育布局调整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县22所小学1739名教师参加了竞聘上岗,1480名小学教职工获得聘用。成功承办了全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教育专家、全国小语协会会长、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来我县讲学,并对我县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考察,高度评价了我县小学语文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在全县学校安全、寄宿制管理等方面接受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家国家级媒体的联合采访报道。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郭明伦、赤峰市委书记杭桂林、市长徐国元分别对我县教育进行了视察、调研,高度评价了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成功承办了全市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被市教育局评价为“历届运动会中最成功的一届”。

“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扶贫救助力度加大。全年共落实“两免一补”资金762.4万元,县科级以上领导捐助资金7.2万元,民政、扶贫等部门捐资12万元,用于贫困生救助、扶贫、各类助学资金覆盖贫困学生90%以上。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投资1500万元,新增教育用房1.49万平方米,其中一中教学楼、职教中心学生餐厅和综合体育中心工程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危房比例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771台,比上年增长4.2%,图书39.3万册,比上年增长3.1%。

教育事业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年末中小学在校生34598人,比上年下降2.5%。其中职业教育在校生3730人,比上年下降25.1%。全年中小学毕业8639人,比上年下降13.8%。其中职业教育毕业生1598人,比上年下降31.3%。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率达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