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赛罕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0-03-03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统计局

2001年,赛罕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集中精力进行两个文明建设,使国民经济得到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成效显著。

2001年赛罕区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农牧业生产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蔬菜和奶牛业生产规模,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工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运行质量有所好转;建筑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活跃,市场物价平稳;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差;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状况有待继续改善。

一、综合

2001年,全区实现现价国内生产总值32.61亿元,比2000年增长13.4%。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1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60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50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8%、41.7%和47.5%,按同口径计算,比2000年分别增长9.4%、12.4%和15.2%。

二、农业

在春季旱灾严重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农业投入,努力把灾害降到最低程度,农牧业生产取得较好成效。全年完成现价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增加值3.51亿元,同比增长9.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0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42万吨。蔬菜总播面积6.2万亩,总产量达34.62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22.8%和27.7%。

畜牧业生产结构趋向合理。年末家畜总头数达163597头,同比减少14.23%,其中:大畜45377头,同比增长8.5%;小畜66766只,同比减少20.7%;生猪51454头,同比减少20.3%;今年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奶牛业,到年底奶牛已达4.04万头,同比增长36.1%。当年肉类产量达8592吨,同比增加20.8%;奶类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32.8%;禽蛋产量3580吨,同比增长36.6%。

生态建设步伐加快。今年完成整地任务4.6万亩,新建林合格面积5.1万亩。

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6.1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73台,小型拖拉机5348台。农用载重汽车455车,农村用电量3274万千瓦小时,农用化肥施用量7642吨,农用塑料覆膜使用量846吨。

三、工业、建筑业

全部工业企业现价总产值完成52.1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增加值11.9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本区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8.8亿元,同比增长20.7%,实现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9.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9.3%,产品产销率96%,总资产贡献率8.8%,成本费用利润率9%,资本保值增值率94.3%,资产负债率62.5%,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1次,全员劳动生产率22252元/人。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产值10亿元,实现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13.8%。全年乡镇施工企业进城施工人数达5.7万人,施工产值3.9亿元,进城施工房屋面积5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不包括驻区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其中,计划内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2.1亿元,集体单位完成投资7631万元,农村和人建房和城镇居民购房投资2.2万元,个体企业和农民生产性投资完成1.6亿元。年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

五、批发、零售、餐饮业

全年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5亿元,同比增长10.2%。

六、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邮电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现价总产值12.4亿元,实现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8%。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工作广开财源,改进和加强支出管理,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29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761万元。

金融形势稳定。到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290504万元,同比增长17.8%,各项贷款余额188571万元,同比增长7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11899万元,同比增长10.1%。

保险机构完善服务功能,保险种类不断增长,全年各类保费总收入4482万元,同比增长8.6%。

八、非公有制经济

通过倾斜政策,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区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6451户,从业人员10409人,注册资金达4780万元;私营企业发展到1209户,从业人员9656人,注册资金达42566万元。

九、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事业

全区现有普通中学22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101所,小学教学点7个。普通中学在校学业生20981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750人,小学在校学生31472人。

科教兴区战略实施顺利,科技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推广自治区级先进适用技术2项,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项。呼市科技进步奖2项。

全区现有国有医疗卫生机构(不包括驻区)15个,医院床位数130张,卫生技术人员361人,给水工程又有新进展,全区自来水受益村达到110个。

十、劳动工资

年末全区在岗职工人数达9738人,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8204人,集体单位在岗职工1534人,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183万元,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300万元,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83万元。全部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9651元,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300万元,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83万元。全部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9651元,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0401元,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5751元。

十一、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居民收明显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6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99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2%和3.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236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