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汾西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临汾市汾西县统计局

2002年,全县电话交换机容量达7524门,比上年增长净增住宅电话用户989户,已通电话的行政村133个,全县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5部,计算机互联网络注册用户达到865户,比上年增长2.5倍。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64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6%,其中:县的零售额89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6%。县以下的零售额591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6%。全年全县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1648万元,比上年增长15.8%,餐饮业零售额1795万元,比上年下降4.2%,其它行业零售额1421万元,比上年增长13.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2年,全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4087万元,比上年增长58.72%,一般预算收入1307万元,比上年下降16.4%。

2002年,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全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712万元,比年初增加8060万元,增长41.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892万元,比年初增加1682万元,增长13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965万元,比年初增加5478万元,增长33.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654万元,比年初增加1773万元,增长17.03%。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分别185万元、583万元、1052万元比年初增加113%、-31%、164%。全年广义货币M2余额57348万元,狭义货币M1余额34992万元,市场流通中现金M0余额32500万元,全年累计净回笼现金4101万元。

2002年,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县财产保险费收入93万元,财产险赔付金额33万元。

九、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

2002年,出台《中共汾西县县委、汾西县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兴县促进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巩固和发展去年已建的面积200亩的古郡农业星火科技示范园区。实施科技当家人和星火带头人的培训,培训人数达1500余人,做到村村有科技带头人,户户有科技当家人。与大专院校共同签定合作协议(意向)2项:1、汾西县工业局-----山西大学签定《用玉米等原料发酵生产灵芝营养粉》。2、汾西县科技股----山西大学签定《保健型苦荞酱油酿造技术》,实施单位是农职校。

2002年,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贯彻教育科技方针政策,加强教育科技改革创新,强化学校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科技宣传,促进实用致富技术推广应用,扶持民办科技企业,全县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四教统筹全面发展 。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共培训教师1800余人。公开选拔校长18名。公开招聘150名中小学教师。全年对中小学危房改造47所,总投资1967.9万元,其中县补660.24万元,乡、镇、村自筹1307.66万元。

2002年,全县共有小学230所,初中14所,中心校83    所,职业高中2所;有教职工2271名,其中公办1926名,民办19名,长期代教78名,临时代教248名;全县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58.5%、67.12%和98.17%。全县高中在校学生1400人,初中在校学生9623人,小学在校学生 1752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2002年,全县高中招生学生500人,毕业300 人,初中招生学生3562人,毕业3410人,小学招生学生4680 人,毕业3578人。全县共有单设幼儿园94所,在园幼儿4165人,当年入园幼儿 1876人。

2002年,全县深入开展了同“法过轮滤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坚持落实各项帮教责任制,教育转化600余人,劳教33人。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破获刑事案件34起,经济案件查处3案3人、审结刑事案件37案,依法对74名违法犯罪分子进行了公判公处。组织开展了多种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艺表演,竞赛活动。凤凰广场的“百日消夏”活动,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开展了“人品和产品是我们的生命”主题演讲活动。通过培养“文明窗口”、“文明门店”、“文明道德十佳”典型,推动了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县有专业剧团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电影放映队1个,电视差转台2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890户。

2002年,我县依法对医疗市场、食品市场清理整顿和专项治理。对非法行医及违规医疗机构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出动人员350余人次,车辆50余次,清除赶集游医7人,取缔违规诊所3个,对食品从业人员体检350人。查出带病者8人,已全部勒令调离,对查出伪劣变质仪器全部予以销毁。继续加大地方病监督监测力度,散发宣传材料1万余份,对16个村,128个居民户的食盐进行了抽检,合格率为95%以上。年末,全县不含个体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207个,病床256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4个,床位136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到总村数的89%,全县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647人。

十、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县开展了工业污染专项整治,取缔土小企业卓有成效,使我县的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三级标准。全年全县共炸毁烟囱20根,推毁焦炉300余支,取缔私开矿43座。

彻底取缔224省路1000米范围内的焦炉。2002年,按照市政府56号文件精神,先后出动100余人,由公安配合,市工兵主爆,对我县境内224省路两旁1000米范围焦炉烟囱进行了施爆,使之再没有恢复生产的可能共炸毁烟囱20根,推毁焦炉300余支。继续加大对排污的治理达标监管力度,对没有达标的企业进行摸底排查,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包厂蹲点,督促治理。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全县人口出生率14.18‰,比上年下降0.27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27‰,比上年下降1.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91‰。2002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136583人,比上年净增1077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0306人,乡村人口96277人。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给城乡居民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加之受上年提高工资的翘尾影响和省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确保增资发放全部到位措施的实施,使城镇居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2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906元,比上年增长21.7%。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676元,比上年增长150.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25元,比上年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11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1%,农村居民基尼系数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