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吉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26个,其中,中医院1个,卫生院9个,村级卫生所87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7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1人,注册护士162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36张,其中乡镇卫生院160张,卫生技术人员176人。 成功举办“五一”职工运动会、第五届黄河杯蓝球赛,文化广场于7月份投入使用。形成桥南广场、文化广场、二中操场三个晨练中心。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05266人,比上年末增681人。全年出生人口1326人,出生率为12.68‰死亡人口647人,死亡率为6.19‰;自然增长率6.49‰。出生人口性别比101.66。 单位:人 表2 2008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县总人口 105266 100 其中:城镇 25430 24.16 乡村 79836 75.84 其中:男性 53065 50.41 女性 52201 49.59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05元,同比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36元,同比增长11.9%。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城镇居民家庭为42.5%。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为49543人,占农业人口53.8%。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290人,其中,参保职工4133人,参保离退休人员775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5862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末启动);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811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336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80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21人。8个乡(镇)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689.8万元,累计受益22668人次。 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06人。全年2075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361.4万元;5670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352.7万元。 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45张,收养各类人员14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31.2万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8.5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60.5万元,其中四川汶川地震接收捐款13.8万元。 全年共有17个村委、4455户、17985人在整村推进工作中受益。 全年共受理民事执行案件36件,执结36件,执结率100%。 九、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生态退耕1667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7.7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1629.3公顷。 全年水资源量6145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888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582立方米。全年降水量555.1毫米,增加5.8%。全年总用水量29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其中,生活用水228万立方米,工业用水8万立方米,农业用水55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789.2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76立方米。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932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267公顷。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面积866.7公顷。全民义务植树20万株。拥有屯里林场管头山自然保护区一个。年末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20公顷,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7493公顷。 饮用水源地祖师庙点水质为三类,PH值为7.74,PH超标,属天然本底值高,非污染所致;地表水监测断面1个(大田窝),州川河水质为五类,为重度污染。全年空气二级以上天数317天,大气质量综合指数1.32。 全年平均气温10.3℃,比上年低0.9℃,较常年偏高0.1℃。1月份发生了近年来罕见的强降雪,雪深最大达18厘米。极端最高气温35.3℃,出现在8月19日。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00万元。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1600公顷,其中雹灾2300公顷,旱灾9300公顷,绝收106公顷。全年实际发生各类地质灾害4起,直接经济损失47.8万元,死亡1人。全年共发生火灾12起,直接经济损失27万元。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0起,直接经济损失1.1万元,死亡5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4、农村贫困人口是根据新修订的农村贫困标准统计的,与历史数据不完全可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