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高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晋城市高平市统计局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2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具有建筑企业资质的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682.1万元,增长49.9%;实现利润40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2741万元,同比口径比上年增加55.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14139万元,增长445.6%。

投资结构变化明显。第一产业投资10824万元,比上年增长24.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59607,增长11.7%;第三产业投资92310万元,增长88.1%。分行业看,煤炭、炼焦、电力等能源工业投资158784万元,增长29.9%;交通运输业投资10215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88455万元,增长292.3%.

房地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房地产业投资完成2400万元,比上年下降57.8%,商品房销售额实现2400万元,下降80.4%。

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46.7%,新增固定资产345980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95.4%.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

公路建设取得新成果。投资约6000万元,全长5.39公里,占地256亩的北环城公路于今年7月份开工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3900余万元;投资约1200万元,全长1.24公里的长晋高速公路连接线延伸工程完成工程总量的80%;市乡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投资2300余万元;农村公路建设又掀新热潮,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82公里,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新农村街道硬化工程完成29个行政村80公里,总投资300余万元。

全年完成客运量310万人,客运周转量16710万人公里,货运量2432万吨,货运周转量89534万吨公里。

年末全市公路线路里程1332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47公里,市公路191公里,乡村公路994公里。公路密度117公里/百平方公里。

邮政、移动通信业稳步增长。邮政部门全年完成业务收入1933万元,增长18.2%。电信业完成业务收入4830万元,   与上年基本持平。移动通信业务收入10900万元,增长25.87%。固定电话用户108932户,移动电话用户156780户,全市电话机拥有量26.6万部。百人拥有电话机56部。

六、贸  易

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042.4万元,比上年增长40.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21304.7万元,增长33.0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6870.7万元,增长75.08%;其他行业零售额17867万元,增长34.08%。餐饮市场消费活跃,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在外饮食日趋增多,餐饮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消费品市场中的一大亮点。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企业11个,产业活动企业5个,实现社会消费零售额21060.4万元,同比增长8.02%。

今年以来市场物价上涨明显,物价一路走高,特别是食品类、鲜菜鲜果类、石油燃料等直接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产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全市居民消费价格较上年上涨了4.9%。

七、财政与金融

2007年,财政部门继续坚持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财经秩序,加快财税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克服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生产许可证到期更换和停产整顿等不利因素,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67248万元(含体制变动晋城市下划企业收入),增长46.8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972万元,增长27.77%,一般预算实际支出75486万元,比上年增长26.26%。

金融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194356万元,较年初净增168830万元,增长16.47%,同比增速下降9.66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年末余额781717万元,较年初净增115769万元,增长17.39%。各项贷款余额532777万元,较年初增加100766万元,增长23.32%,贷款增量是去年同期的2.97倍,增量及增长率均创10年来新高,有效地满足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合理信贷需求。

保险业继续稳步增长,全年各项保费收入22901万元,比上年增长58.99%;支付各类赔偿8585万元,比上年增长  341.2%。

资本市场空前活跃,2007年我市沪深新开户2262户,交易量16.33亿元,基金销售8.06亿元,分别为上年同期的5.3倍、6.1倍和1.84倍。

八、文化、体育教育与卫生

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申报和宣传工作。目前,高平九莲灯、高平刺绣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申报为省级保护项目,并已向国家级申报。

扎实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2007年我市单项体育协会达到8个,单项俱乐部达到12家,为我市开展群众体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以“迎奥运”为契机,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竞技活动,使我市群众体育健身意识逐渐增强,掀起了全民参与的健身热潮。

大力加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有全民健身园100处,安装健身器材2200件,水泥篮球场100余个,塑胶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80余个,年末人均公共体育场地1.0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4%,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的体育生活。

旅游开发进一步推进。加强对羊头山、玄青湖、丹朱岭、大粮山等重点景区的建设投资;成功举办了晋城市社会各界公祭炎帝活动和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大型文艺晚会,提升了景区知名度,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学校布局更加优化、合理。到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学286所,其中:普通中学40所,在校学生数35051人,比上年增加1850人;毕业生数10297人,比上年减少1488人;招生数12490人,比上年增加1192人。各类小学245所,撤并农村小学10所,在校学生数45447人,招生数6498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小学五年巩固率和初中三年保留率均为100%。

高平职中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在全省119个县中尚属首家。

基础教育进一步夯实,中小学办学水平全面提升。2007年全市用于改善和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投入达到1.71亿元,其中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投入6000余万元。通过布局调整、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等方式,完成了1.9万平方米的学校危房改造,我市各级各类高中可接纳学生人数由2000年的4400人提高到14110人。本科达线人数782人,比上年净增79人,其中:北京大学2人,清华大学4人。

基础卫生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市直医疗单位床位使用率达80%,周转率为85%。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达95.05%,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5.35%,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了43.14%和10.79%。年末每千人拥有医生2.8人,比上年增长18.64%,每千人拥有病床2.04张,比上年增长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