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襄垣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多种不利因素,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经济总量显著增加,创历史最高水平;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得到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质量逐步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统计,200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804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增幅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9116万元,比上年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3882万元,比上年增长17.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5049万元,比上年增长15.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6:52.0:27.4,与上年相比,一产、三产分别下降了2.1和2.8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4.9个百分点。人均全县生产总值为9436元,绝对额比上年增加1926元,增加额为历史最高。 “百强调产”成效明显。2003年,全县共新上、技改和续建各类具有一定规模的调产项目80余个,确定重点骨干项目34个,其中有11个项目被列入长治市“百强调产”工程,这34个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58亿元。全年先后有襄垣煤矿180万吨改造等11个重点调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3亿元,这一批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为我县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累了新的能量。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产业结构矛盾仍很突出,煤焦产品仍是我县工业主导产品;二是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机制不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三是固定资产投资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四是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仍很缓慢,社会就业和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的竞争力不断提高。200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9545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种植业为53510万元,占总产值的76.9%,林业为1159万元,占1.7%;畜牧业为14413万元,占20.7%,渔业为113万元,占0.2%,蔬菜和畜牧业产值比重占到全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8.1%。 由于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2003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为33.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55千公顷,下降了4.4%。加之气候的不利因素,粮食总产量比上年有所下降,全年为188804吨,比上年下降1.6%,其中:夏粮为49889吨,比上年增长5%,秋粮为138915吨,比上年下降3.7%。但是随着科学耕种方法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单位面积产量稳步提高,夏粮达到4056公斤/公顷,比上年增长8.4%,秋粮达到6615公斤/公顷,比上年增长1.6%。瓜果蔬菜类作物在播种面积和产量上都有所增加,播种面积达到4.5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了6.5%,总产量中蔬菜类达到137251吨,比上年略有增长,瓜果类达到54599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畜牧业、渔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大牲畜年末为54874头,比上年增长0.9%;肉牛、肉猪的出栏数分别为9579头、110328头,比上年增长2.6%、2.1%,肉用羊的出栏数为61558只,比上年略有增长。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11675吨,比上年增长3.9%,奶类产量达到1260吨,比上年下降16.5%,禽蛋产量达到5023吨,比上年增长5.2%。全县水产品产量达到168吨,比上年略有下降。 林业生产形势进一步趋好。2003年,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2.53万亩,完成通道绿化120公里,四旁植树150万株。全年新建和提高农田林网面积2万亩,改造经济林和低产林1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750亩。全年干果经济林产量达到2810吨。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平稳趋好。2003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40113千瓦,比上年增长9.4%,作业效能平稳提高。全年用于农作物的化肥(折纯)施用量达到8976吨,比上年下降2.5%,农村用电量达到257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农用薄膜使用量达到121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农药使用量达到32吨,比上年下降5.9%。 乡镇企业继续快速发展。据县乡镇企业发展中心统计,2003年全县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364578万元,比上年增长60%;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106918万元,比上年增长57.5%;乡镇企业实缴税金9125万元,比上年增长37.9%。 三、工业和建筑业 由于市场需求明显,原煤价格上扬,拉动全县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3年,全县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6148万元,比上年增长58.2%,增幅比上年提高24.3个百分点。各种经济类型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805万元,比上年增长52%;集体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751万元,比上年增长29.9%;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592万元,比上年增长8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983万元,比上年增长136.8%,增加值率为4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煤炭采掘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842万元,占40.4%,工业倚重废轻资源型产业格局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仍很艰巨。 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原材料,特别是对作为我县主要产品的原煤,形成了绝对的卖方市场,促进了工业企业产销进一步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96523万元,比上年增长89.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0.3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明显。2003年,全县原煤产量达到567.78万吨,比上年增长87.8%;焦炭产量达到67.96万吨,比上年增长22.0%;洗精煤产量为133.7万吨,比上年增长26.1%。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全县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5154.7万元,比上年增长97.7%,实现利润7250.5万元,比上年增长400多倍。 建筑业继续发展。2003年,全县建筑资质等级在三级及三级以上的企业2家,共完成建筑业产值1520万元,实现利润39万元,全年施工面积9285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大幅度增加。200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66298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41.8%,增幅比上年高出110多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3997万元,比上年增长299.4%,更改投资完成14872万元,比上年增长630.5%。同时投资结构也有明显改善,重点工程如府前南路开元东街等进展顺利。 基础设施取得新成就。2003年,在县城建设上,一是开工建设了府前南路和开元东大街,截止年底完成投资1500万元;二是投资385万元,翻修了南街和建设路;三是投资25万元,维修了煤气脱硫设备,完成了1万立方米气柜防腐工程,保证了县城居民生活的正常用气。在电力建设上,投资1370万元,全部完成了农网改造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