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郊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03 长治市郊区统计局

全年申报各类科技项目 2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18项,获得科技项目资金130余万元,科技三项费投入414万元,比上年增长25.84%。全年共申报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天时涂料装饰有限公司成为我区首家专利试点企业。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有博物馆1座,图书馆1处,藏书15120册,档案馆1个,存放各类档案10398卷。落子剧团1个,全年演出385场次。有文化馆(站)10处,全年组织文艺活动125次。2007年末共有文化娱乐场所31所,其中网吧29个。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3000户。全区122个行政村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通过技术改造,顺利完成了“无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3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个,床位127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59人,其中专业医师及助理医师505人,注册护士432人;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23人,疾控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18人,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20人。2007年全区共有124600人参加合作医疗,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71.7%。

积极组队参加了全市县处级乒乓球比赛;获全市象棋比赛二等奖,全市县办体校举重比赛第三名;同时成立网球、象棋、太极拳、钓鱼5个体育协会组织。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07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区总人口为300253人,比上年增加1635人。全年全区出生人口3114人,人口出生率为10.4‰;死亡人口1479人,死亡率为4.94‰;自然增长率为5.46‰,城镇人口比重82.86%,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男女性别比为104.13%   (女=100)。

表10   2007年人口数及构成

指     标年  末  数比   重(%)

全区总人口300253100.00

其中:城镇24879082.86

乡村5146317.14

其中:男性15316651.01

女性14708748.99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18元,比上年增长22.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4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229元,增长15.5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27元,增长12.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35元,增长3.49%。城镇占人口20%低收入者收入5125元,增长21.91%,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2313元,增长23.0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3.7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1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084元,比上年增长14.39%。

年末全区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1.5平方米,比上年增比7.88%,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8.16平方米,增比51.07%。

图7  2003-2007年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012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7153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326人。

全年全区共有2312户、5490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70户、1367人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低保资金728.9万元,比上年增长30.04%。

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个,床位55张,收养各类人员33人,综合社区服务中心1个,活动人数28500人次,其中老人9000人次。

十二、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年末全区建成区面积651公顷(指五镇一乡,下同),房屋建筑面积92.0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65.83万平方米,全年供水总量170.66万立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80.83升,绿化覆盖面积151.71公顷,绿化覆盖率23.3%。道路长度75公里,其中新增20公里,道路面积30万平方米,拥有路灯360盏,全年全区环境保护支出3141万元。

全区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达190天。

全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1167.3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41%。

2007年造林面积达到579公顷。全民义务植树64万株,通道绿化17万株,村庄绿化11.22万株。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46公顷。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零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