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大厂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结构,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同时强化形象工程建设,不断改进全县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有利地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据统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744万元,比上年增长0.1%;完成财政收入11433万元,比上年下降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35元,比上年增长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7元,比上年增长8.2%。 一、第一产业 2003年,我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畜牧业的龙型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90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农业产值24718万元,比上年下降0.7%;林业产值373万元,比上年增长34.4%;牧业产值67986万元,比上年增长2.8%;渔业产值1819万元,比上年增长2.1%。第一产业增加值35721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789公顷,占地亩产609公斤,比上年减少53公斤,总产量79627吨,比上年减少7.9%。其中夏粮亩产388公斤,比上年减少49公斤,总产量35351吨,比上年减少12.6%:秋粮亩产339公斤,比上年减少13公斤,总产量44276吨,比上年减少3.8%。 畜牧业进一步发展。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6.0%,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1.6%,比上年提高25.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可比价比重达58.1%,同比提高8.9个百分点,年末实有大牲畜存栏6万头,与上年持平,牛存栏5.64万头、猪存栏4.89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9%,羊存栏7.26万只,比上年下降1.9%,牛出栏18.06万头、猪出栏7.24万头、羊出栏15.65万只,分别比去年增长1.5%、5.1%和2.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末,全县实有农机总动力22.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7%,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517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689吨,农村用电量4525万千瓦小时。 乡镇企业快速增长,全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84304万元,实现增加值12963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8.7%。实缴税金3437万元,比上年下降5.0%。 二、第二产业 全年第二产业完成产值50亿元,比上年下降1.5%,实现增加值114684万元,比上年下降1.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6%。 1.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平稳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增加值46233万元,比上年下降0.6%;实现利税6154万元,比上年增长2.4%;产品销售率达到98.4%。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步伐放缓,全年完成工业产值34.5亿元,比上年下降1.8%,实现增加值70797万元,比上年下降1.5%。 2.建筑业 全年实现总产值28659万元,比上年下降12.2%。实现增加值4729万元,比上年下降9.5%。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保持了平稳发展,对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9497万元,比上年增长2.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4%。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 1.交通运输及邮电仓储业 交通邮电业全年共实现增加值18189万元,比上年下降4.8%,公路运输行业完成货运量457.6千吨,货运周转量40327千吨公里,分别比上年下降6.0%、3.1%。公路运输客运量51.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875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1%、16.9%。 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发展到29186户,比上年增加2212户,全县交换机容量达34800门,与上年持平。 2.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2003年,我县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890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按销售所在地分组,其中县级商业完成23607万元,同比增长17.9%;县以下商业完成24283万元,同比减少12.9%。按行业分组,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29867万元,同比增长0.4%;餐饮业完成4224万元,同比减少21.5%;农业生产者和制造业共完成12815万元,同比增长9.2%;其它经济完成984万元,同比减少3.7%。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5.5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全年共实现增加值19057万元,比上年增长4.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2.0%。 3.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1433万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96万元,比上年下降5.6%;财政支出13718万元,比上年增长13.4%。 金融形势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6994万元,比年初增加1973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84030万元,比年初增加2859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06612万元,比上年增长10.7%。 4.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20983人,比上年减少783人。其中中学在校学生10727人,比上年增加586人;小学在校学生8888人,比上年减少1654人。年末全县教职工数为1872人,专业教师1514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0.9%。 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医务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9个,卫生技术人员459人,农村医疗卫生网点105个,从业人员117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64433万元,比上年下降8.0%,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57144万元,比上年下降10.5%。在投资构成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1526万元,比上年下降10.2%,其中技改投资12248万元,比上年下降7.0%;农村非农户投资13130万元,比上年下降22.7%。城乡个人投资5489万元,比上年增长63.3%。 五、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总人口112046人,比上年增加308人,其中农业人口91447人,比上年增加14人,非农业人口20599人,比上年增加294人,回族人口26907人,比上年增加941人,回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4.0%;年内出生人口868人,出生率7.8‰,死亡人口482人,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3.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35元,比上年增长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7元,比上年增长8.2%,职工工资总额9448万元,比上年增长1.0%,年人均工资10794元,比上年增长7.9%。 说明: 1、自2003年起国内生产总值更名为地区生产总值,其计算口径和方法不变。 2、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值的绝对量为当年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