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固安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廊坊市固安县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一门心思抓工业,全部精力上项目”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环境建设,立足实际、精心谋划,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据测算,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0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0.04亿元,同比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7.41亿元,增长2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27元,比上年增长了12.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上年的50.6:28.9:20.5调整为46.5:30.8:22.7;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1%,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8227元,比上年增长了12.1%。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1%;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0.0%。

二、农      业

2006年,县委、县政府继续认真贯彻实施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等惠民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达到293297万元,比上年增长了4.1%。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特色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播种面积65.5万亩,总产达到25.5万吨。蔬菜生产进一步标准化,无公害技术操作规程达到13个。全年蔬菜面积34万亩,总产达到135万吨。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吨)

品名2006年比上年±%

粮食2545200.8

油料127370.7

蔬菜135064711.9

瓜类193036-12.2

水果3453.9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经济用材林、防护林面积不断扩大,林木质量进一步提高。当年新增造林1650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67725亩。

畜牧养殖初具规模。各级领导积极引导,广大养殖户加大投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到2006年底,全县规模养猪场(户)1625个,养牛户140户,养羊户625,家禽饲养场(户)907个。畜牧业产值达到8663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5%。肉、蛋、奶等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其中肉类总产量53161吨,禽蛋类总产量14863吨,牛奶产量6164吨。

畜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2006年比上年±%

牛存栏(百头)8590.6

猪存栏(百头)22661.7

羊存栏(百只)34170.1

牛出栏(百头)11330.6

猪出栏(百头)34380.6

羊出栏(百只)16180.1

2006年全县农业围绕蔬菜、畜牧、林果、花木、粮食五大主导产业,突出产业化经营这条主线,提倡和推广多种经营模式,加快农产品产销一体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为4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工业富县”战略稳步扎实推进,全县工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部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5805万元,比上年增长20.5%。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到2006年年底,规模以上工业44个,比上年增加12个。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和固定资产原值分别达到了136857和77233万元,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9602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430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6和19.2%。

企业经济效益提升。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86358万元,比上年增长30.9%;完成利润总额727万元,比上年增加2036万元;累计实现利税4512万元,比上年增长98.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87338万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县建筑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2006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4596万元,同比增长21.3%,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6%。截至2006年底,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3家,全年完成产值12218万元,同比增长53.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9.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2006年我县加大投入,全面启动城区“十大工程”建设,城区道路、排水、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98亿元,比上年增长58.6%。其中,基本建设与改造投资15.5亿元,同比增长101.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亿元, 同比增长15.7%。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2006年全县继续加大道路建设力度,交通路网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区“四横三纵”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县域内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县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258.2公里,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年末营运客车拥有量达到134辆,座位数为1407个;载货汽车3683辆,吨位数为5850吨,运营能力进一步提高。

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43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公众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传输更加便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大幅度增加,分别达到48658户和6474户。年末局用交换机及接入网点设备容量91968门,局用交换机及接入网点设备实占容量为81244门,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0%和2.5%。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开放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市场建设步伐加快,管理进一步规范,集市贸易活跃。截止年底,全县共有市场33个,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为154495万元,同比增长10.0%。

2006年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建设亮点分呈。全年签约项目231个,总投资90.3亿元,合同引资74.6亿元,到位资金28.87亿元。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81万美元,外贸出口总值1014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支撑能力逐步增强。2006年财税部门在征管方式、征管方法、征管体制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完善考核奖惩制度,调动各级各部门抓收入的积极性,做到了应收尽征,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扎实推进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795万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858万元,增长6.6%;财政支出32842万元,同比增长41.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0614万元,同比增长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