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承德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十、文化、体育、广播和卫生 文化事业朝气蓬勃。在纪念建军80周年、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9次,演出36场,接待外地文艺团体演出10余场。“两会”期间,分别组织了建龙矿业歌舞团大型歌舞演出和两会代表、委员文艺联欢晚会。文艺作品嘉奖连连。全年共有230多篇(件)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展演、发表和获奖。80余件书法美术作品分别获得第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精英奖、南京妈祖文化庙会书画展金奖、第三届“金鼎杯”全国书法大赛金奖等奖项。文博旅游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加强对全县33处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0处不可移动文物和4000多件馆藏文物的检查和保护,确保文物安全。图书工作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图书馆新购图书2000册,从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实用技术书籍200种,借阅图书4.5万册次。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组织或参与组织大型体育活动6次,承办了承德县首届全民运动会。在省市比赛中我县运动员累计获得奖牌10枚,为各级体育院校和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2人。 广播电视事业成绩显著。 今年,重点策划了“2006年工作回顾和2007年工作展望”,并以“日新月异承德县”为题,全面展示我县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在全市电视节目评比中有2件作品获二等奖、4件作品获三等奖。全年完成县外引资任务45万元,超额完成25万元,为后进支部孟家院乡孟家院村协调帮扶水泥20吨,建房用瓦4000多块,援助该村修建支部,完成了基层组织建设任务。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卫生机构29个,拥有床位84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84人,全县参合人数334155人,筹资总额为1670.78万元。全县共设立惠民病床32张,对特困群众实行“一免三减”政策,共减免医药费用31000元 十一、人口、城镇建设和环保事业 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506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976人,农业人口382690人,总户数147816户,出生率为12.03‰,死亡率为5.95‰,自然增长率为6.08‰。 城镇建设欣欣向荣。全年新增住宅开发项目11个,总投资3.9亿元,建筑面积18.75万平方米,现已完成投资1.6亿元,竣工面积10.83万平方米,全年安排开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1.2万平方米,竣工7500平方米。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900万元,松云岭生态公园项目现已完成投资680万元。全年完成供水265万吨,平均日供水8800吨,售水总量132万吨,公共用水及自来水5.5万吨,产销差率48%,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县城空气环境质量在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达到290天,全县固体废弃物产生量337.83万吨,固废处理量176.47万吨,固体废弃物处理达52.2%。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2.02%。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福利业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519元,同比增长23.2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24,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92元,同比增长15.09%。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677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77元,同比增长19.76%,占纯收入增长份额的68%,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为54%。 在岗职工工资快速增长。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9141.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967.5万元,同比增长38.9%,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3834元,同比增长25%。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95人,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1401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207个,实现在外务工82347人,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0702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在职人员12118人,新增扩面1612人,企业养老金社会发放率100%。医疗保险实现扩面1810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4078人,新增扩面1379人,征收保费437万元。劳动保障监察受理举报案件结案率为95%,劳动争议案结案率为100%。 社会福利业扎实推进。全年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2405户5988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446万元。对农村低保对象6202户12324人,月人均补助水平由原来的12元提高到25.1元,共发放农村低保金121.4万元。在防汛救灾期间,下拨救灾款60万元,救灾面粉11.5万公斤,棉衣5000套,棉被1300床,捐赠衣物5万件,保证了1.8万名“三无”人员的基本生活。 注:1、公报中涉及GDP、人均GDP、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涉及指标增速均为同口径增速。 3、公报中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中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