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桥东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5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项目带动”、“扩区上山”、“精品城市”和“科教兴区”四大战略,同心协力,开拓进取,着力推进思想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做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速度、扩大经济总量, 为“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按经济普查后修正口径核算,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1166万元,同比增长16.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00万元,同比增长192.06%;第二产业完成310764万元,同比增长23.44%;第三产业完成200102万元,同比增长6.03%。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06:60.80:39.14。人均GDP为27110元,按2005年平均汇率美元对人民币8.1917:1计算,折合为3309美元,是全国人均值的1.95倍,是全省人均值的1.83倍。我们以全市0.09%的面积,创造了全市12.38%的经济总量。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2005年有261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968个,累计领取就业优惠证12489人。 二、农业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005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56万元,比上年增长383.48%。其中牧业产值513万元,比上年增长346.09%。全年肉类总产量115吨,比上年增长109.1%,其中猪肉产量80吨,比上年增长128.6%;牛肉产量13吨,比上年增长160%;羊肉产量13吨,比上年增长116.7%。牛奶产量达到664吨。禽蛋产量300吨,比上年增长5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的增长,经济效益回升,但盈亏企业差距进一步加大。2005年1-12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4.3亿元,同比增长15.2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产值320435万元,重工业实现产值422619万元,轻重工业比例为43.12:56.88;实现工业增加值28.6亿元,可比价增速同比增长24.5%。烟厂、煤机有限公司、供电公司、盛华、煤机联合加工厂、粮食机械厂、煤机厂配件分厂、中资矿业等企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实现销售产值74.1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产销率99.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4.42亿元,同比增长16.46%;累计实现利税总额16.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9%,其中实现利润1.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166万元。 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15家企业盈利,烟厂、供电公司、盛华、煤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利税总额超过5000万元以上,四家企业共实现利税17.74亿元。供电公司、煤机有限公司、盛华等三家企业利润过千万元,其中烟厂实现利润2.1亿;19家企业亏损,亏损面达到55.9%,亏损额达到1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91万元。张药集团、探矿机械厂、拖车厂、供水公司、佳光电池等5家企业亏损额过千万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盛华,虽然该企业不亏损,但企业受原材料、水、电、煤价格上涨和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导致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1423万元。 建筑业较快发展。2005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003万元,比上年增长13.17%。年末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3家,从业人员达9880人。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0.8亿元;实现利税1669万元。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98万平方米。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圆满完成任务,但全年投资增速波动较大。2005年1-12月,全区在建项目40个,比上年增加了27个项目,其中计划总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开工项目21个;本年新开工项目30个,总投资额53929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7.3%。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004万元,全市排名第四,同比增长46.8%,全市排名第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970万元,全市排名第二,同比增长46.7%,全市排名第十一。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与改造完成60189万元,全市排名第六,同比增长57.49%,全市排名第十;房地产完成53781万元,全市排名第二,同比增长39.1%,全市排名第四。 从全年投资情况看,虽然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但也显现了几点问题,一、投资增长速度不稳定,上下波动较大;二、投资结构不平衡,二、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为28.6:70.6,第二产业投资相对薄弱;三、投资行业相对集中,房地产开发、制造业、公共设施管理三大行业投资比重占总投资的93.1%,而教育、文化等六个行业的投资仅占6.9%;四、由于房地产企业上年投资额集中在10月后填报,致使本年前10个月增速成倍增长,而10月份后增速逐渐回落。 五、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增长。2005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300万元,同比增长13.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为147318万元;住宿饮食业为15417万元;其它行业为18565万元。 六、对外经济 2005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为零。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6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64%。出口总值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区出口总值达到23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年包装了总投资为20亿元的精品项目20个,引进市外总投资为9亿元的经济技术项目85个,引进各类人材90人。 七、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5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97597人,其中农业人口2376人;非农业人口195221人。全年人口出生率6.34‰,死亡率3.95‰,人口自然增长率2.38‰。据1%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全区常住人口为188550人。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5年1-12月份,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5.14元,全市排名第一,同比增长22%,全市排名第二。可支配收入中工薪收入仍占比重较高,其对收入的拉动作用明显,个体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人均消费支出6980.69元,同比增长32.1%。构成消费支出的八个项目全面增长,用于食品和衣着的消费支出占全部支出的50%。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的恩格尔系数持续降低,1-12月份为34.6%,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反映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均衡状况的基尼系数为0.312,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区居民收入分配趋向合理化,消费观念更加理性、科学。但也得清醒的看到我们的差距,一、用于基本生活需要消费所占的消费支出比重仍然偏高;二、有些消费领域仍是空白;三、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居民对“透支”的承受力有限。 八、社会服务业。 服务业稳步发展,潜在发展空间很大。2005年1-12月全区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00102万元,同比增长6.03%。全区现有服务业法人单位537家,期末从业人员31372人,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15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1家;金融业20家;批发零售餐饮业230家;房地产开发业34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4家;教育卫生业47家;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8家;居民和其他服务业8家;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132家。从整体上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房地产开发业,教育卫生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等行业完成增加值较高,传统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新兴的服务业还比较薄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