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蔚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白酒千升23992684-10.1 酱油吨16483934-58.1 致冷片万片81.8479.842.5 发电量万千瓦时60788580.2-29.2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10769.5万元,竣工产值11031.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19.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1.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0.7%,47.6%。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 2004年全县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同时,坚持古城开发与新区开发并进,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投资4.9亿元重点实施了城区道路建设、住宅小区开发、城网电力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城镇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991万元,比上年增长64.4%,完成年计划的126.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633万元,比上年增长73.3%;基建和技改投资完成32989万元,比上年增长174.4%;房地产投资完成12884万元,比上年增长20.2%;其它投资完成4760万元,比上年下降26.5%;农村非农户完成18974万元,比上年增长46.3%;农村农户完成2384万元,同比增长47.9%。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115万元。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2004年全县确定的28个重点项目,16项开工建设,9项工程完工。投资160亿元的蔚州煤电路一体化开发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6亿元的北方电力公司蔚县发电厂资源综合利用机组扩容技改项目报省待批。全年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39879万元,同比增长103.4%。完成计划的199.4%。实际利用外资191万美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4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共完成74247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完成计划的103.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44824万元,比上年增长8.9%;餐饮业累计完成零售额16333万元,比上年增长9.8%;制造业完成5168万元,比上年增长39.9%;对农业生产者累计实现零售额6524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其它行业实现1398万元,比上年增长0.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发展步伐加快。全县公路总里程为2098公里。其中:干线(国道)164公里,专用公路42公里,县级公路125公里,乡级公路1040公里,村级公路726公里。 邮政电信业取得了很大成绩。2004年,共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70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989万元。市话用户年末达到53146户,市话自动交换容量达到61024门,计算机宽带联网用户达到3410户,电话普及率达34%。全年邮递函件和包件分别达到77.2万件和1.2万件。 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加快。2004年县委、县政府把旅游开发列入全县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加快全县旅游业快发展、大发展,使其尽快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总投资3680万元的飞狐峪-空中草原景区自去年开工以来累计投资1600万元,其中今年投资900万元修建了旅游接待设施等工程。投资160万元改造了旧城南北大街,开辟了“北京-蔚州山水情两日游”专线。2004年4月,小五台山金河口景区正式加入了北京市登山协会,小五台山被活动组委会列为日常登山健身地点。全县全年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创造社会总收入5400万元,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金融形势走好,成绩喜人。2004年全县全部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5808万元,比上年增长38.8%。完成计划的13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完成计划的103.7%。全部财政支出为24949万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历史性突破。 金融存贷平稳增长。截止2004年12月31日止,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35712万元,比年初的347462万元增长25.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59522万元,比年初的301332万元增长19.3%。各项贷款余额为192438万元,比年初的178534万元增长7.8%。 保险事业发展快速。2004年,全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5215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478万元,比上年增长75.6%;寿险收入3737万元,比上年增长31.3%。各种退赔为4276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条件继续得到改善。2004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03所。其中: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26013人;小学173所,在校学生4320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53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学生1784人。高、初中升学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全县共有幼儿园31所,在幼儿园7869人。共有各类教职工4797人,其中:专任教师3779人。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通过对“中药材知母规范化种值研究”项目的课题研究,建立了符合国家GAP要求的试验基地。在研究开发杏扁防冻技术的同时,又进行了杏扁冻害气象研究,分别在桃花、常宁、北水泉、宋家庄、暖泉设了气象观察点,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气象和物候观察。大力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批重点农业实用技术项目得到大力推广。初步统计,2004年全县农业科技推广实现经济效益5800余万元,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6%。全年下乡培训农民360场次,印发科普资料5.4万份,普训农民15.3万人次。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县级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藏书400册,图书馆1个、藏书20000册。有集镇文化中心12处、乡文化站10处,村文化室536处。有县级职业晋剧团1个,年内演出310场(次);有各类业余演出团(队)7个,演出615场(次)。全县有放影机构8个,电影放影机25架,映出291场(次)。共有广播机构1个,电视差转台23处。电视机128570台。电视覆盖率达98.9%。有线电视网络86处,有线电视入户29236户。 卫生事业较快发展,疾病防控能力更加有力。新建了疾病防控大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良好效果。依托于县医院的县“120”急救中心已经投入使用,大大方便了群众。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9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卫生技术人员1109人,其中医师508人,注册护士227人;床位84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763张。拥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53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0人;乡镇卫生院21个,床位313张。卫生技术人员430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10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449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全县县乡两级共举办运动会19次,参加人数13448人。在全市比赛中,破纪录12项,13人次;获市级前三名项数9项,11人次。全县体育锻炼达标人数52407人,达标率98.7%。全县有200米小运动场32个,400米运动场7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