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卢龙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目标,按照“工业主导、项目拉动、农业稳固、商贸振兴”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证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和谐发展,城乡居民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综合 经济总量又有新突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4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0%,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长1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1亿元,同比增长17.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5:31.8:44.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45元,比上年增加1152元,增长12.8%。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民营经济总量继续扩张。据统计,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7.5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高于GDP增速6.2个百分点,民营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为61.1%,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量税收。全县民营经济实缴税金1.8亿元,同比增长18.9%,占全县财政收入的比重达91.3%,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展了就业空间。2006年底全县民营单位数达到10681个,吸纳从业人员5.17万人,比上年增长19.2%,占全社会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4.4%,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运行平稳。据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0.0%,与上年持平。从构成看,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下降0.2%,工业品价格下降1.3%。分类别看,在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呈“四涨四降”态势。在上涨的四类商品和服务中:居住类上涨3.3%,食品类上涨1.8%,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9%。在下降的四类商品和服务中:衣着类下降9.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1.2%,烟酒及用品类下降1.1%。 农业 2006年全县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据统计,2006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农业实现增加值7.1亿元,同比增长5.9%;林业实现增加值0.2亿元,同比增长14.8%;畜牧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7.2%。 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县产业化经营率达49.6%,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截止2006年底,我县有1个主导产业、6个生产(加工)基地、1个专业市场、12家龙头企业。2006年,我县主导产业--甘薯产业实现销售额5.1亿元,同比增长19.3%;生产加工基地实现销售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31.0%;龙头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亿元,实现利润0.3亿元,上交税金0.2亿元。 种植业生产平稳发展。2006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3.8万亩,总产量22.4万吨,比上年增加0.8万吨,同比增长3.7%;亩产416.6公斤,比上年增加18.6公斤,同比增长4.7%。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0.9万亩,总产量10.8万吨,比上年增加0.9万吨,增长9.4%,亩产519.4公斤,比上年增长9.4%;甘薯播种面积25.0万亩,总产量9.3万吨,比上年下降0.2%,亩产373公斤,与上年持平。蔬菜播种面积4.7万亩,比上年增长4.5%,总产量25.3万吨,比上年增长10.6%。 畜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继续快步发展,猪、牛、羊、家禽的饲养量均比上年增加。2006年全县出栏生猪48.4万头,同比增长4.1%;出栏牛4.5万头,同比增长14.9%;出栏羊21.2万只,同比增长20.0%;出栏家禽531.1万只,同比增长5.8%。全县肉、蛋、奶总产量继续增长,达到10.4万吨,同比增长6.3%。 工业 立足工业强县,充分发挥工业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9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27.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增加值9.9亿元,同比增长9.5%。工业企业效益有所上升。全县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亏损3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233万元,减亏87.3%。实现利税4498万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实现税金4532万元,同比增长25.6%。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同比增长51.0%。其中:项目建设投资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9.8%;农村项目投资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122.4%;农村个人投资完成1.0亿元,同比下降13.6%。投资结构趋向合理。第一、二、三产业投资总量均呈增长态势,投资结构日趋优化。扣除农村个人投资,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第一产业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0.7亿元,比上年增长89.5%,占全县投资的比重由上年6.2%增长为8.7%。农业投资力度的加大,加快了全县第一产业发展和农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强化了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第二产业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完成投资4.6亿元,同比增长36.1%,但投资比重由上年的57.9%下降为57.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28.7%,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5.8%下降为33.7%。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活跃。2006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亿元,同比增长61.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69.0%。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6.0%。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6年全县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12.6%。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同比增长13.4%。从销售地域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15.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9亿元,同比增长12.3%。县城和农村市场购销两旺,但县城零售额增速高于农村消费增速3.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8亿元,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7%,为各业之首,同比增长16.0%;餐饮业零售额1.2亿元,同比增长13.2%。 对外经济及招商引资 2006年我县一般贸易和三资企业出口总值累计完成5352万美元,同比增长163.0%。全县实际利用外资50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15.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