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抚宁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二OO六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科学发展、提速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主题,扎实推进“三线富民、八业强县”的总体战略,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实现了起好步、开好局的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测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1820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4.4%。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2366万元 ,增长8.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20237万元,增长39.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5606万元,增长1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上年的12351元增加到15831元,增长28.2%。 市场物价水平低速上浮。2006 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7%。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主要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看,三类商品价格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食品类增长3.4%,居住类增长2.4%,烟酒及用品类增长0.1%;下降的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4%,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衣着类下降 2.5%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1.1%。 民生工作扎实有效。着力加强社会保障系统建设,企业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全面推进,养老金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城镇低保工作稳步开展,全县有3544户城镇居民享受了低保待遇,全年发放各种保障资金703.08万元;2542户农户、3752人被列入低保对象。扎实做好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12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15人。突出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受理农民工投诉案件53件,已结案35件,为348位农民工追发工资74.4万元。扶贫开发重点突出,市县两级对口帮扶单位已投入支援资金27.67万元和价值1.05万元的物资,加强了省级第二批重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深入,已下拨救灾款122万元,共救助2.8万人次。 二、农业 全年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9137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153025万元,增长2.8%;林业产值8167万元,增长17.0%;牧业产值152387 万元,增长9.5%;渔业产值21448万元,增长21.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930万元,增长37.2%。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39.35万亩,减少1.7%。其中:玉米面积20.42万亩,增加3.9%,总产8.45万吨,增加8.4%;稻谷面积6.55万亩,增加1.7%,总产3.37万吨,与上年持平。油料种植面积为7.60万亩,比上年减少6.7%,总产为1.61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播种面积为24.56万亩,比上年增加5.4%,总产89.93万吨 ,比上年增加6.5% 。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板栗产量增长突出。全县完成造林面积2333公顷;育苗面积 80公顷 。干果总产5275吨 ,增长30.8%,其中板栗总产4289吨,增长35.9%;鲜果总产15.70万吨,比上年增长0.2%。 畜禽养殖业平稳发展,牛奶产量增长势头强劲。生猪存栏45.07万头、出栏96.53万头,分别下降5.5%和增长1.8%;羊存栏18.34万只,出栏15.77万只,分别下降6.4%和4.6%;鸡存栏367.97万只,出栏1193.68万只,分别增长7.7%和2.4%。全年肉类总产量达9.92万吨,增长2.1%;牛奶产量12563吨,增长36.6%;禽蛋产量1.65万吨,下降0.7%。 水产品总量持续增长。全县水产品产量为4.13 万吨 ,比上年增长5.4% ;其中海水产品产量 3.95 万吨 ,增长 5.4%。水产养殖面积达6959公顷,比上年增加573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5271公顷,增加533公顷。 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支持农民加快沼气池、集雨水窖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数分别达22720个、16956个;新建、维修地头市场11个,总数达 16个。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5.93万千瓦;农村用电量26877万千瓦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100公顷。 三、工业 工业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4737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纳统74家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39317万元,增长32.9% ;实现增加值224808万元,增长39.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5680万元,增长30.2%;实现利税49285万元,增长10.1%,其中实现利润12868万元,下降37.8%。 亿元产值以上的龙头企业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全县亿元产值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有8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08417万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比重为 86.1 %;实现利税 45616 万元,占全部利税额的 92.6%。其中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产值523927万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比重达55.8%;实现利税24057万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比重达4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5189万元,比上年增长4.9倍。其中项目建设投资完成442187 万元 ,增长17.6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2246万元 ,增长1.8倍;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30980 万元 ,增长 2.6%;农村农户投资完成9776万元,增长46.9%。 工业性投资继续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453954万元 ,增长9.5倍,占全部投资额的88.1%,其中主要项目为首秦宽厚板配套技改项目投资。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51909万元,比上年增长5.1%。全县公路通车里程752.4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096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151128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5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450万人公里。 邮电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274万元,电信业务总量5734万元。全县年末固定电话拥有量达106308部,宽带上网7360户,互联网拔号上网129户。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034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达123621亿元,增长10.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2996万元,增长28.0%。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新批准外资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9296万美元,同比增长2.63倍;引进国内资金9.7亿元,同比增长51.72%;实现出口创汇2712万美元,同比增长41.2%。 旅游经济再攀新高。坚持以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为重点,实施"以南带北"战略,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提升景区档次;加大宣传推介,提升景区名气,全县旅游经济继续保持良性发展。全年各旅游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267万人次,同比增长22.48%;实现旅游经营收入7675.93万元,同比增长10.05%;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1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