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昌黎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跨越式发展,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全县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起好步开好局的目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达到75767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1861万元,增长25.5%;第二产业增加值275294万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210522万元,增长9.5%。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749元,比上年增长21.5%,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5.9%、36.3%和27.8%。 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47562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1%;实缴税金35598万元,比上年增长27.3%,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6.1%,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个百分点,价格变动结构性特征明显,烟酒用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幅度明显,涨幅分别为3.6%和4.3%,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如下(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2 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01.5 1.食品类 101.8 其中:粮食 104.0 鲜菜 110.6 肉禽及其制品 94.0 蛋 93.4 水产品 102.1 2.烟酒及用品 103.6 3.衣着类 95.7 4.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 100.5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8.5 6.交通和通讯 101.7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0 8.居住 104.3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年末全县城镇以上单位从业人员21923人,比上年末增加541人,其中在岗职工21813人,比上年末增加526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有关部门多方筹措资金,为下岗职工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同时通过再就业培训以及劳务输出等多种途径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仍不尽合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节能降耗任务依然艰巨。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县农业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畜牧、蔬菜、林果业不断发展壮大。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42838亩, 比上年减少3.4%,总产量320067吨,增长1.6%;油料播种面积157955亩,与上年持平,产量39268吨,增长1.8%;蔬菜播种面积136634亩, 增长2.3%,产量523380吨,增长3.8%;鲜果面积128265亩,增长25.2%,产量148400吨,增长2.1%。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肉类产量为56486吨,比上年增长2.4%;禽蛋产量27560吨,下降12.7%;牛奶产量16750吨,与上年持平。渔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123320吨,增长22.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6555公倾,比上年增长1.0%,有效灌溉率达76.1%,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农业机械总动力802702千瓦,增长4.4%;农村用电量26483万度,增长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9203.9万元,比上年增长15.9%。产品产销率为93.7%,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税44651.5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实现利润13956.9万元, 增长9.8%。 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78.4%,比上年下降11.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量 2006年 上年土% 干红葡萄酒(吨) 58987 16.1 白酒(吨) 404.4 -26.8 水泥(万吨) 29.14 4.2 合成氨(吨) 11320 -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