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新泰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2 泰安市新泰市统计局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29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8.4公里。全市营业性货运量1759万吨,货运周转量104993万吨公里,分别增长75.4%和89.2%;客运量1119万人,客运周转量54425万人公里,分别增长27.9%和33.3%。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市邮政业务总量5434万元,比上年增长8.8%;函件457.4万件,特快专递10.1万件,汇票8.7万张,包件2万件。全社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6565万元;固定电话用户23.7万户;上网用户(含宽带、拨号)54067户。全年完成移动业务收入27431万元,比上年增长40.3%,移动电话用户90.5万户,营业网点108个。

旅游经济实现新跨越。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旅游创汇1532万美元,同比增长16.9%;实现旅游商品创汇490万美元,同比增长19.5%。接待旅游人数424万人次,同比增长21.1%;接待国外游客3.6万人次,同比增长22.0%。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88%。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继续走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增幅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达193家,其中零售业企业90家。

城乡集贸市场进一步繁荣。2008年末,全市城乡集贸市场105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94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6个,工业品消费市场5个。

个体工商户发展稳中有升。截止年底,我市个体工商户共有22414户,从业人员44725人,注册资金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4%、25.3%、4.2%。

七、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不断提高。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45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0%;实际利用外资19050万美元,同比增长22.1%。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值35882万美元,比去年增长8.2%,其中出口创汇9450万美元,比去年增长2.3%,进口26432万美元,比去年增长10.5%。对外劳务输出实现合同金额9019万美元,实现营业额3850万美元,增长28.6%,派出各类劳务和研修生3132人。

八、财税、金融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48.0亿元,同比增长37.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6亿元,比去年增长20.2%。其中,各项税收完成14.9亿元,增长26.4%。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4.6亿元,增长4.1%。

税收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全市税收合计(国税+地税)26.0亿元,同比增长36.0%。其中,国税部门实现税收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52.9%;地税部门实现税收收入11.1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税收合计5.3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国税2.9亿元,同比增长121.6%,地税2.4亿元,同比下降9.4%。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96.0亿元,比年初增长19.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3.1亿元,比年初增长22.2%。储蓄存款增长较快,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39.0亿元,比年初增长23.6%,其中活期储蓄39.1亿元,定期储蓄99.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1.5%和29.1%。各项贷款余额101.9亿元,比年初增长12.9%。短期贷款64.5亿元,比年初增长10.0%,其中农业贷款28.4亿元,比年初增长10.5%。中长期贷款27.2亿元,比年初增长0.8%。

九、科学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较快发展。2008年全市经各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08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8家,泰安市级65家。高新技术产品164个。

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获奖科技成果53项,其中省级3个,泰安市级5项,新泰市级45项。专利申请1320项,专利授权225件,全市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项,泰安市级7项,新泰市级6项。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3.8亿元。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7.1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为99.9%;集中供热面积45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万平方米;绿地面积249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1平方米。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实施污染治理设施再提高和污染物全面达标工程,96家企业实现了全面达标排放。全年投放污染治理资金2.3亿元。烟尘控制区达43.6平方公里。全市工业废水达标率99.9%,工业废气二氧化硫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8.3%,“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5.9亿元。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全市拥有普通中学34所,专任教师数4766人,在校生47503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专任教师数537人,在校生14065人;小学193所,专任教师数5916人,在校生98870人。幼儿园186所,在园儿童2261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2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教育质量全面提高,高考本科录取人数3121人。

卫生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52所(不含计生服务站,下同),其中医院及卫生院42所,实有病床3783张。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798人,其中执业医师1468人,执业助理医师276人,注册护士1682人,药剂员333人,检验员293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协调发展。艺术表演场所2处,年内各类获奖表演节目14个。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1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拥有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30.4万卷(册);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节目1套,日播音时间达到10小时0分;电视台1座,转播节目36套,自办无线节目2套。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奖牌7枚,其中金牌7枚。在国内比赛中,我市运动员表现突出,共获得34枚奖牌,其中金牌16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健儿。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6个,全民健身活动设施696个。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达1700万元。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市人口出生率12.1‰,死亡率7.4‰,人口自然增长率4.7‰。年末总户数450854户,总人口为1377626人,同比增长7.7‰。其中女性675391人,同比增长11.0‰。男性702235人,同比增长4.6‰。男女性别比为104.0%,比上年提下降0.6个百分点。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97096人,同比增长6.0‰,占总人口的28.8%;农业人口980530人,同比增长8.4‰,占总人口的71.2%。年平均人口为1372367人,同比增长5.6‰。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38元,比上年增长19.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713元,比上年增长19.0%,城市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如下: